《華爾街日報》日前發表評論稱,中國越來越多城市推行限牌政策,限制車市急劇膨脹,以應對空氣污染和道路擁堵問題,但擁車成本的提高反而促使消費者更多轉向大排量高價車,對自主品牌造成沖擊;海外行業人士建議限牌應與限行等措施結合。
限牌催生大型車需求
《華爾街日報》評論題為《China's Car Curbs Spur Bigger Purchases》(中國汽車限購法規刺激消費者購買大型車)。該文指出,為了削減汽車銷量,緩解空氣污染和交通堵塞狀況,中國更多城市加入限購行列,其中限牌成為典型手段之一;以上海為例,每個月拍賣車牌量在9,000到10,000之間,平均價格人民幣82,000元。
除了北京、上海、廣州和貴陽之外,未來還有八大城市可能加入限購的行列。
該文援引汽車經銷商和分析人士評論指出,車牌的稀缺將提升擁車成本,買家可能因而愿意為購車本身支付更多資金,轉而購買搭載大排量發動機的大型車,并且認為限制措施或將迫使其提前購置高檔汽車。一名經銷商表示,越來越多的首次購車者傾向于購買SUV和豪華車。
一名消費者被作為范例,其原先觀察了一系列價格相對較低的車型,包括國產大眾品牌汽車,但今年6月最終選擇了價格人民幣300,000元的奧迪A4。
根據中汽協數據,自從2011年以來,北京新車平均售價激增88%,而發動機排量超過1.6升的汽車市場份額同一時期提升了17%。中汽協預測,八大城市限購政策可能導致每年汽車銷量至少削減400,000輛,接近2012年總銷量的2%。
自主品牌受壓
限牌政策可能使得購車者放棄低價品牌,尤其是中國本土自主品牌。目前自主品牌以生產銷售低成本汽車為主,在限牌影響之下或將面臨更多銷量下滑的壓力。
海外車企對中國限購政策并未太多在意。奧迪發言人屈爾(Martin Kuehl)表示,限制政策等于鼓勵汽車消費檔次提升。通用中國總裁蘇瑞博(Bob Socia)如是形容:“你是否會愿意為一輛50,000元的車買一塊100,000元的車牌?”其預計即便中國最擁堵的25個城市在2015年紛紛限購,對通用在華銷量的影響最多也只在2%至3%之間。
一些自主品牌則對限牌等措施表示急切關注,擔憂可能對其銷量造成較大沖擊。
行業人士建議限牌結合限行
世界銀行運輸領域中國區協調員Binyam Reja表示,中國政府最近為了減少擁堵和污染而限制擁車數量是“良性的第一步”。
不過Reja認為,從長遠角度來說還需要更多“綜合性政策”,包括類似在車流高峰時段向駛往市區的車輛征收費用,將限行與限購限牌相結合。其解釋稱:“因為擁有一輛車不等于必須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