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上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流通研究室主任王青博士,在中汽協會的半年形勢分析會上簡要分析了未來我國汽車保有量和新車產銷規模的走勢。
2012年,我國人均GDP約為9100國際元(是多邊購買力平價比較中將不同國家貨幣轉換為統一貨幣的方法),千人汽車擁有量約為80.8輛,2000年以來年均增長近17%;大陸地區,千人汽車擁有量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華北部分地區。
王青表示,1~2年內,我國汽車需求的增長將實現階段轉換,千人汽車擁有量年均增速也將從5~100輛增長區間的18%~20%,轉換到100~200輛的11%和12%,即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
從人口結構看,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作為汽車主要消費者的25~60歲人群數量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所占比重也將下降,未來對汽車需求量及增幅的影響會日益顯現。
王青根據多種方法推測,到2015年和2022年,中國汽車千人擁有量分別約為115輛和230輛,總保有量約為1.60億輛和3.25億輛,新車產銷規模約為2600萬輛和3900萬輛。
八大經濟區域 三種增長類型
“1995年以來,特別是2005年以來,我國八大區域汽車擁有量均出現快速增長。”王青分析道,“整體來看,北部沿海、東部沿海、西北、黃河中游和南部沿海經濟區千人汽車擁有量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北部沿海經濟區城市汽車保有量最高;而西南、長江中下游和東北經濟區城市千人汽車擁有量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其中長江中下游經濟區城市汽車擁有水平最低。”
從增長速度看,大致可將八大經濟區域的汽車增速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持續快速,如東北和東部沿海經濟區,二是先快后慢,如北部沿海、南部沿海、西北和西南經濟區,三是先慢后快,如黃河中游和長江中游經濟區。
從城鎮人口密度與千人汽車擁有量的關系來看,一是隨著城鎮人口密度的增加,各地區千人汽車保有量呈現下降趨勢;二是城鎮人口密度相近的地區,汽車千人擁有水平與經濟發展程度成正相關;三是城鎮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區,其汽車千人擁有量增長速度越快。
多種方法推算 趨向同一結果
根據國際經驗推算,王青預計,到2015~2022年,我國總汽車保有量分別將達到1.60億~1.65億輛和3.20億~3.30億輛,新車產銷規模將分別達到2600萬~2700萬輛和3900萬~4000萬輛,千人汽車擁有量將分別達到117~119輛和230~235輛。
根據國內發達地區推算,中國居民收入和汽車需求呈明顯的線性正相關,而且需求的收入彈性較為穩定,大致為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000元,每百戶擁有私家車輛增加接近1輛;2012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為2.7萬元,如果按照十八大的增長目標,以2012年不變價計算,到2015年和2022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將分別達到3.3萬元和6萬元左右。
依據浙江、廣東、江蘇、山東等經濟發達省份2011年的千人汽車擁有量和城鎮居民人均收入推算,2015年和2022年,預計千人汽車擁有量將分別達到115~118輛和220~230輛。
根據廣泛應用于預測學、生物學、營銷學等領域的Logistic模型預測,到2015年和2022年,我國千人汽車擁有量將分別達到114.2輛和231.8輛。
根據城鎮化率推算,我國城鎮化率與汽車保有量形成的指數函數關系。如果到2015年和2022年我國城鎮化率將分別達到55.5%和62%左右,屆時我國汽車保有量大致分別在1.56億輛和3.2億輛。
綜合多種推算結果,王青預測,到2015年和2022年,中國汽車千人擁有量分別約為115輛和230輛,總保有量約為1.60億輛和3.25億輛,新車產銷規模約為2600萬輛和390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