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錢荒”后的五周,公開市場上始終未見中國央行調控之手,單周到期資金高企時不重啟央票,單周到期資金為零時亦不逆回購,看似順其自然的背后,依然是央行貨幣政策維穩偏緊的態度,與宏觀經濟調結構、去杠桿的整體思路亦一脈相承。
據參與投標的交易員周四透露,中國央行如大多數市場人士所料,仍未進行任何公開正、逆回購操作,央票亦詢而不發,這已是央行連續第五周于公開市場按兵不動,也是近幾年來歷時最長的公開市場空窗期。
分析師稱,雖然近兩周受大行分紅、財政繳稅、利率債集中供給、月末備付以及或有的央行定向救助資金到期償還等因素交織再度引發資金緊俏的氛圍,但從公開利率上看,卻較為平穩,不足以觸動央行重啟公開逆回購,央行的維穩態度依然堅定。
某央行體系研究人員表示:“現在的政策思路就是穩定偏緊,央行的思路是實體不差錢,要盤活存量資金……倒逼銀行調結構、降杠桿,倒逼銀行將錢用在該用的地方。”
梳理“6.20錢荒”后至今銀行間資金利率的走勢即可發現,以7月10日為中軸,其呈現出一個尚不完整的“V”字型,7天資金利率在3.6%位置已經下行無力并且轉頭向上,資金利率中樞整體抬升已是不爭的事實,而這種周期性的循環式緊張亦可能成為未來的一種常態。
而近幾個交易日,雖然銀行間質押式回購的漲幅不大,看似在正常的市場波動范圍內,但已有多位交易員表示,線下交易的同業拆借利率卻是另一番景象。
“這幾天拆借市場很火,7天拆借利率甚至報到8%、9%,線上是一回事,線下是另一回事。”某駐北京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銀行交易員表示。
申銀萬國認為,因為同業杠桿的上升會加劇銀行間資金的波動,但不會影響銀行整體超儲率,未來如果同業杠桿難以下降,資金大幅波動可能成為一種周期性的常態。
昨日,有市場傳聞,央行于一個月前投放的數千億常備借貸便利(SLF)本周到期,但對部分到期品種實施了續發;并還有央行對部分銀行定向逆回購的傳聞亦流行于銀行間市場。類似無法獲得證實的傳言總是伴隨著資金的緊張期出現。
某駐深圳基金分析師稱,央行的維穩態度市場已經心領神會了,此前即使在6月份資金最緊的時候,央行也沒有逆回購,如今即使釋放流動性,央行亦會傾向于更為低調的投放方式。
然而,一直認為貨幣政策將適時轉松的中金公司仍堅持認為“莫愁前路無放松”,今年有利的一點是,在財政部推動支出加快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將支出拖到最后一個月的情況可能會有所改善,部分支出可能會提前至8-11月份,從而帶來流動性投放,預計三季度超儲率會超2%,使得貨幣市場利率可以回歸正常水平。
本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再次為零,此前,央行已連續四周于公開市場留白,并且連續六周凈投放資金,累計凈投放5110億元。
下周,公開市場到期資金850億元,但因將跨月,銀行理財賬戶與自營賬戶交易禁止導致銀行需提前跨行調配流動性,下周資金面表現仍不容樂觀,央行仍可能維持當前“不回籠、不投放”的無為策略。
截至發稿時,質押式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報4.09%,較周三漲4個基點;隔夜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收漲1個基點于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