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斯蒂芬·金恩為首的匯豐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匯豐財智》報告中指出,盡管投資人和美聯儲似乎對經濟變得樂觀,但在最近一兩個月以來,隨著美國表示要松開量化寬松的油門,加上中國轉向更加重視經濟增長質量,世界經濟前景突然變得撲朔迷離。匯豐下調了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測,尤其是新興經濟體。
全球經濟增長軟肋暴露
匯豐銀行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金恩指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似乎一切進展順利。來自美聯儲大膽的貨幣政策刺激與中國雄厚的經濟增長潛力相結合,使全球在憧憬持續性的經濟恢復時,資產價格得到實質上漲。
但眼下,盡管全球經濟在很多方面仍離不開政策支持,但美聯儲已表示要松開刺激政策的油門,同時中國政府強調更重視經濟增長的質量。全球經濟增長的軟肋由此暴露,增長形勢突然之間變得令人難以捉摸。
總體上,考慮到美聯儲可能開始收緊貨幣政策,匯豐下調了對經濟增長的預測。對全球經濟而言,預測今年僅將增長2.0%,而明年將溫和增長2.6%。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上月表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開始縮減QE,并在明年中期附近結束。他同時表示,當資產收購最終結束時,失業率將保持在7%左右。匯豐認為,在維持QE政策靈活性及確保其進一步改善勞動力市場的基礎上,預計美國現行QE政策將持續至12月,明年1月開始削減250億至300億美元,第二季度初再削減250億至300億美元,并到明年6月底終結這輪QE。
就美國經濟而言,匯豐表示,一季度美國GDP增速從之前的2.4%向下修正至1.8%,去年四季度GDP修正至0.4%,兩個季度平均1.1%,顯示去年9月以來實施QE3的效果很難說令人滿意。聯儲所提到的“經濟下行風險明顯減小”主要是從就業市場及房地產的回暖而言的。
在歐洲,匯豐認為,歐洲依然面臨持續挑戰。國債市場的反彈和緊縮政策的細微調整,并不能迅速緩解部分外圍國家的政府債務負擔。歐元區外圍國家低于預期的增長率水平,超預期的財政赤字以及債務增長,顯示出歐元區外圍國家總體經濟狀況尚未真正好轉。雖然這些情況不僅僅限于歐元區外圍國家,但經濟問題和結構問題在這些國家尤為突出。
匯豐認為,盡管所有人都希望通過歐洲央行的政策和結構性改革,能夠看到歐元區超預期的經濟增長。但是,這種情況出現的可能性很小。歐洲一些國家未來可能呈現“日本化”趨勢,并出現一定程度的債務共擔和債務重組。
下調新興經濟體增長預期
匯豐指出,美國貨幣政策的不確定已令人頭痛,而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無疑是雪上加霜。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出口年均20%-30%。然而這樣的增長已成為一個遙遠的回憶。
匯豐表示,中國新領導層更加關注經濟增長的質量而非數量。簡單而言,這意味著更加重視供給面改革而非對需求的刺激。雖然這會為中期的經濟增長奠定基礎,但在短期內可能代價巨大,因為顛覆性的供給面改革通常都伴隨著短期增長的下降。匯豐預期,中國GDP在今年與明年都將保持7.4%的增長率。
不僅是中國,匯豐還全面下調了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測。該行將對新興經濟體2013年的增長預測削減了0.8個百分點,而對2014年的預測則削減了0.5個百分點。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的下調對總體的影響最為顯著,但匯豐指出,新的預測也反映出對巴西和印度預測的大幅下調。這說明,即便考慮到新興經濟體長期增長的顯著優勢,其短期經濟基本面的惡化仍不可避免。
總體上,匯豐表示,許多新興經濟體目前已極度依賴美國的廉價貨幣與中國的強勢增長,以致于國內改革一拖再拖。國際收支狀況逐步惡化,部分國家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組合惡化。在過去,量化寬松政策的擔保使經濟體可以不計后果地追求收益。但隨著美國與中國支持的減弱,部分國家處境危險。比如,近期由于大宗商品價格的下降,一些全球主要的商品制造國便飽受其害。同時,美國國債收益率走高可能在歐元區與英國的造成財務狀況緊張的局面,意味著經濟與金融危機的爆發潛在風險上升。
日本寬松足以抵消美國退出?
對于美聯儲近期發出的退出信號,匯豐亞太經濟研究聯席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亞洲市場受到了沖擊。他表示,美聯儲退出QE的風險居高不下,尤其在日益依賴舉債促進經濟增長的地區。
不過,匯豐并不認為這種影響會非常大。即使在今年年底前開始縮減資產收購,世界主要央行的合并資產負債表仍會持續擴大,且并會在次年初加速。范力民表示,雖然日本央行的影響有接力美聯儲的意思,而這將對匯率以及額外流動資金進入國際市場的傳導機制造成影響。但是綜合考慮而言,縮減資產收購計劃并不會突然掐斷資金來源。
自2008年雷曼事件爆發之后,世界主要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表均在擴大,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和英格蘭銀行。匯豐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全球四大央行合并資產負債表規模仍將持續擴張,反映了美聯儲及尤其是日本央行當前的寬松政策的影響。“G4國家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增長率,在2008年末與2009年初陡升,并在2011年出現了又一輪加速增長。這表明,即便假設美聯儲縮減資產收購規模,G4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規模的擴大會再次加速大約至明年年中,且與2010年至2011年間的增長相當。
不過,匯豐表示,日本央行的寬松政策或許可以幫助金融市場,至少是亞洲新興市場,應對美聯儲的緊縮政策,即便無法同時避免波動。上世紀90年代初,美聯儲在1994年的突然加息雖然使美國的債券市場受到沖擊,但并未對亞洲的杠桿化進程造成影響。日本央行在當時激進地削減利率,極大鼓勵了日本銀行向周邊經濟體放貸是其中原因之一。
這輪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美聯儲曾在2004至2006年間加息,但日本央行的量化寬松政策使亞洲脆弱的金融系統未受到顯著影響,且促進了日元的利差交易,并幫助修整亞洲的資產負債表。
歷史經驗顯示,日本央行的舉措曾抵消了美聯儲刺激政策退出的影響。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削減美聯儲收緊政策對亞洲市場的沖擊。不過匯豐也指出,這并不意味著其風險降低,日本央行的舉措能否再一次抵消美聯儲政策的影響仍是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