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以來,滬膠自27400元/噸高位跌至本周一的16835元/噸低點,跌幅接近40%。今年國內累計進口橡膠較往年大增,現貨庫存絕對值亦處于歷史高位,基本面并無實質改善,滬膠底部仍不確定。
1至5月天然橡膠累計進口量為104萬噸,遠超80余噸的歷史水平。原因之一是,在人民幣與美元出現明顯利差情況下,橡膠作為高價值密度商品,現貨商對橡膠進行融資交易。顯然,外管局逐漸覺察到“融資交易”活動對匯率穩定帶來的不良影響,5月上旬,外管局出臺新規;中旬,外管局開始要求青島保稅區貿易商必須提供去年至今年以來的交易記錄并出具海關審批單復印件。
對應于外管局即將執行的新規,可以看出:5月份,青島保稅區現貨總庫存出現下滑。截至6月14日,青島保稅區橡膠總庫存半年來連續第三次環比下降,較5月30日減少近1萬噸至35萬噸(中國橡膠信息貿易網官方發布)。其中,天然橡膠去庫存化加快,需要指出的是,天膠庫存占總庫存超過50%,盡管復合膠及合成膠在此期間庫存增減出現反復,但天然膠庫存的加速下降將帶動總庫存下滑。另一方面,由于天氣原因,置放于保稅區倉庫外的庫存出現發霉,也促使廠家盡快處理。由于庫存減少并不是因為下游需求增加,因此隨著外管局對天然橡膠融資監管的加強,將迫使現貨庫存流向市場,從而進一步壓低膠價。
外管局督促銀行執行新規,使得因融資而產生的橡膠貿易減少。同時,現貨庫存被迫出清,終端需求表面繁華但后續乏力。橡膠基本面疲弱,在國內流動性緊張的大環境下,熊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