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5月份經濟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增幅僅2.1%,漲幅比4月回落了0.3 個百分點,并且低于市場預期的2.4%,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降幅擴大至去年10月以來最低的2.9%,表明整體生產活動不活躍。對此,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業內人士普遍認為,5月份雖然經濟數據低迷加劇,但貨幣政策調整的可能性并不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5月份CPI同比漲幅低于預期,主要是受到蔬菜價格下跌較多影響,“加之翹尾因素影響,此前外界預期的2.5%的增長還是比較靠譜的”。不過,他認為未來2~3個月內,蔬菜價格仍將保持低位,未來物價回升的可能性不大。
“這次CPI比市場預期低,說明在控制通脹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食品價格的漲幅明顯低于預期,但反過來也說明市場消費意愿并不是很強。”申銀萬國分析師桂浩明指出。
此外,盡管眾多專家預計,隨著經濟的轉暖,PPI的降幅將逐漸收窄,但從5月份的數據來看,這一預計再度落空。國務院國資委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表示,PPI的回升比預想的時間要長,經濟復蘇依舊乏力。這主要是由于前期產能過剩造成的,而去庫存的過程依舊較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認為,PPI降幅的重新擴大意味著內需無力,而外需又因匯率高估而受阻,“內外同憋、兩頭夾攻”共同造成了這種結果,這與1997~2000年間匯率高估時期的經濟表現非常相似。
與此同時,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工業增加值、出口等經濟增長數據卻在低位徘徊。其中,1~5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僅為20.4%,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創下8個月以來新低。
多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指出“目前的經濟運行仍偏冷”。 桂浩明認為,結合來看,無論是內需還是外貿,總體情況仍然不樂觀,經濟增長的轉型非常艱難,經濟復蘇處于比較低的水平,目前的經濟運行仍偏冷。
“目前貨幣政策面臨兩難決策,對于物價的溫和上漲目前比較適用,房地產仍然應該從嚴調控,但PPI的下跌又應該放松貨幣政策。”祝寶良認為,目前貨幣政策不會從緊,但是否放松,還需要進一步觀察。胡遲判斷,近期內央行將不會再有相應的貨幣政策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