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價格走勢在4月大跌后看來愈發不穩,因一波波寬松貨幣政策將導致通脹失控的預期并沒有成為現實。
認為處于紀錄低位的利率將損害紙幣價值,推升通脹的想法,是推動黃金價格在金融危機后升至紀錄高位的主要原因。
超寬松貨幣政策仍蔚為風潮,但金價自年初以來已下跌近20%,料創15年以來最大季度跌幅。
最近幾個月日本央行推出其史上最大規模的激勵計劃,歐洲央行和澳洲央行也將利率降至紀錄低位。
而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盡管暗示量化寬松計劃可能接近尾聲,但仍然每月向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市場注資850億美元。
通脹壓力仍然受控,同時日本和歐洲股市觸及數年高位,美股則創下紀錄高點。
“日本和其他地區的情況,實際上使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上升,”瑞士信貸的分析師Tom Kendall稱。
他表示,發達國家暫時沒有通脹擔憂,各國央行的行動刺激資本直接流向股市。
“若投資者不關心對沖通脹,那些具有良好上漲趨勢,以及能夠帶來一些收益的資產相比之下則非常有吸引力,”Kendall稱。
黃金普遍視被為通脹對沖資產,不過不是所有分析師認同其有效性。路透數據顯示,每盎司現貨金能購買14.8桶石油,接近1960年以來的長期均值15桶。
在2007年金融危機開始逐漸爆發后,全球主要國家推出的刺激舉措當時被視為是典型誘發通脹政策。
**眼下不用急于買進黃金**
“目前沒有跡象顯示將出現持續性的通脹,”Mitsui Precious Metals分析師David Jollie說。其并稱,“美國通脹預期仍在2%左右,英國通脹正在下滑,歐洲的通脹接近于零。因此,作為一名投資者,你不需要去購買黃金。”
他說,這并不一定意味著最終不會出現通脹壓力。“如果你認為未來10年會發生洪水,那么你需要建造一艘小船,但也沒必要現在就造。”
“過了一年后,如果我們看到通脹開始回升,同時黃金來到每盎司1,100美元或1,200美元,人們將更樂意買入。”
盡管今年出現回落,但從歷史上來看,黃金仍顯昂貴。黃金用了12年的時間從2001年的每盎司250美元一路漲到了2011年的紀錄高位1,920.30美元。交易員表示,通脹必須大舉飆升,才能夠證明金價在10年內漲了好幾倍是合理表現。
歐元區、日本和澳洲的貨幣寬松措施打壓了各自本幣兌美元,并扶助美元指數升至三年來最高。而這又打壓了以美元計價的黃金價格。
“如果你認為你的貨幣兌美元將貶值,那顯然買入黃金是一種選擇,或者你就干脆買入美元,”麥格理分析師Matthew Turner說。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周三稱,美聯儲可能在未來某次會議上決定削減購債規模。如果美聯儲真的縮減了量化寬松措施,那或會進一步利好美元,尤其是在其它國家央行仍處在寬松模式的情況下。
但這利空黃金。從技術面來看,黃金仍易于進一步下跌,分析師預期可能回落到1,150-1,100美元,以回吐其漲幅。對復蘇的信心是造成黃金下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盡管復蘇很脆弱。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明顯認為股票可能漲的太多且太快了,同時他們可能仍然非常擔憂貨幣政策的最終影響,”瑞士信貸的Kendall說,“但目前,他們把這些擔心先擺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