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6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顯示,世界經濟呈現三種速度發展的不均衡狀況,復蘇希望與風險并存:希望主要在于新興經濟體經濟活動增強,美國經濟釋放改善信號;風險主要在于歐元區經濟增長停滯,發達國家復蘇前路不平坦。
IMF首席經濟學家布朗夏爾指出,與去年相比,美國“財政懸崖”警報部分解除,歐元區解體的風險暫時消除,世界經濟面臨的緊迫風險降低,但仍未走出困境。
IMF指出,歐元區仍是世界經濟最脆弱的鏈條。塞浦路斯救助后續風險、意大利政治因素以及歐元區外圍國家的脆弱性將是歐洲短期內面臨的主要挑戰。
根據IMF預測,2013年歐元區經濟將萎縮0.3%,程度比之前預測稍有加深。經濟疲軟情況主要集中但不僅限于外圍國家,除德國外,法國、意大利、西班牙今年的經濟都將負增長。
相對于歐洲,IMF對美國經濟的判斷要樂觀許多。IMF認為,如果債務上限被順利上調,同時自動減赤機制在本財年結束時被更緩和的措施所取代,美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實現1.9%和3%的增長。今年1.9%的增速雖然不搶眼,但這是美國在經歷大規模財政緊縮情況下的增長表現。如果沒有財政緊縮因素,美國經濟的增長潛能要高于預測值,這得益于美聯儲的低利率政策、銀行狀況的改善,以及被抑制的購房需求的釋放。
IMF認為這些政策短期內將有助于促進增長,因此日本經濟今年的增速被上調了0.4個百分點至1.6%。然而,IMF同時警告,考慮到日本政府的公共債務水平已處于高位,財政刺激政策存在風險。
與發達經濟體表現冷熱不均相比,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總體將保持較強勢頭,今明兩年的經濟增速分別為5.3%和5.7%。其中,中國今明兩年的增速分別為8%和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