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市場的暴跌讓投資者猝不及防,原油、黃金和白銀等大宗商品均出現近期少見的大跌。
有投資者擔心,全球經濟弱勢復蘇的跡象已在大宗商品市場提前預演,各國再刺激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商品市場再遭
黑色星期一
上周五,大宗商品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五”,國際金價正式跌入熊市。而在昨日,貴金屬市場再度發生恐慌性拋售,國際金價一度跌破每盎司1400美元,盤中跌幅超過7%。法國興業銀行(601166,股吧)更預計,3個月內國際金價將跌至每盎司1265美元,“黃金時代”即將結束。
與此同時,白銀價格盤中跌幅更超過10%,一度跌破每盎司23美元,國際油價也下跌近3%,一度跌穿每桶89美元。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暴跌拖累股市的表現,亞太股市昨日普遍下跌,MSCI亞太指數下跌1.2%。歐洲股市低開,三大股指盤中跌幅均超過1%。
IG資本市場策略師沙穆表示,經濟數據顯示全球經濟復蘇并沒有想像中的好,投資者對過去幾個月大幅推高市場的復蘇題材變得有點懷疑,很多人會拿任何欠佳的經濟數據當作出手的借口,鎖定一些獲利。
新興市場再刺激
呼聲漸高
一直以來,大宗商品市場的起伏震蕩與世界經濟復蘇的一波三折高度契合。近期,美國公布的非農就業以及零售消費等數據均不如預期。據彭博社獲得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即將公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的草案報告,IMF認為今年美國經濟將增長1.7%,不及此前預期的增長2%。
而在昨日,世界銀行發布東亞和太平洋(601099,股吧)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形勢報告,將今年該區域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預期調低至7.8%,比去年12月的預測低0.1個百分點。
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速意外放緩至7.7%。
有分析人士表示,這么多不如預期的經濟數據湊到一塊,其沖擊力可想而知。全球經濟顯露出弱勢復蘇的態勢,做空大宗商品也就不值得稀奇。
目前,美國、歐洲以及日本輪番進行量化寬松,給新興市場帶來大規模的資本涌入,可能會加大信貸和資產泡沫風險。不過,在全球經濟弱勢復蘇的背景下,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還是要準備再次出手刺激經濟。
印度政府昨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印度3月批發價格指數同比上漲5.96%,增幅為3年來最低,顯示印度通脹水平正在放緩,為印度央行留出更多操作空間。印度一些經濟學家預測,如果能夠保持目前的通脹水平,央行下個月有可能再度調低貸款利率。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昨日表示,俄羅斯正在考慮出臺經濟刺激措施,總統普京提議政府開會討論激活俄羅斯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