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在政府辦公廳及相關機構事務預算方面連續兩年縮減,每年縮減三成。昨日,財政部網站公布了中央財政預算情況,透露了上述內容。
不過,備受關注的“三公經費”并不在此次中央財政預算公開之列。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政府預算研究中心主任王雍君認為,目前預算報告編纂的明細仍不夠,增加財稅透明度首先要從分類系統和會計系統開始,我國在這兩個方面仍存在很大漏洞,和國際還很不接軌。
此外,數據顯示,我國今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增加約200億,但國有股減持收入補充社保基金支出的數額沒有增加,仍為11.34億。
政府辦公廳預算連續兩年縮減
根據中央財政預算,政府辦公廳及相關機構事務預算近兩年連續縮減。
數據顯示,去年政府辦公廳(室)及相關機構事務預算數為20.7億元,比2011年執行數減少9.36億元,下降31.1%。財政部解釋說,這主要是因為一次性支出減少。今年,這一數據為22.49億元,比2012年執行數減少10.48億元,下降31.8%。
在一般公共支出中,還單列了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預算,今年的預算數為95.81億元,比2012年執行數增加91.94億元。去年的預算數為123.28億元,比2011年執行數增加118.41億元。
針對其他年一般公共服務支出一項,王雍君說:“其他一般公共服務支出涉及內容非常復雜,比如培訓、會議、招標費用等,都可以羅列其中,這種情況太普遍了。”
王雍君認為,政府財政收支中,特別是財政支出過程中存在的機會主義行為可以羅列幾十種都沒問題,多少年來都如此。
備受關注的“三公經費”并不在此次預算公開之列。根據2008年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經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的財政預算報告、決算報告屬于主動向社會公開的內容,其中涵蓋 “三公經費”等信息。
但根據此后財政部的安排,各部門自行公布“三公經費”。各部門大約要在夏季前后才公布當年的三公經費預算數據,之后財政部再匯總公布。在地方上則由各地各部門分別公開。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財經大學教授蔣洪連續兩年在“兩會”提出由財政部門統一發布“三公經費”數據,并認為分散公布是為公眾監督“三公經費”設置了障礙。
“只有公布明細才能判斷。我們提財稅透明度,財稅透明度的首個要點就是分類系統和會計系統,恰好我們在這兩個方面存在重大的漏洞。沒有準確的符合國際化的分類系統,財政透明度就是一句空話。”王雍君說。
國有股減持收入
補充社保支出未增加
2013年中央和地方財政預算報告顯示,去年全國社保基金年末滾存結余為3.6萬億,今年預計年末滾存結余4.09萬億。其中,最受關注的“養老金”滾存結余去年執行數和今年的預算數分別為2.17萬億和2.4萬億。
表面來看,上述基金均收大于支,但隨著中國老齡化時代的臨近,社保基金的可持續性存有疑問,養老保險基金存在缺口也一直為全社會擔心。
昨日公布的中央本級支出預算說明顯示,今年,財政對社會保險基金的補助預算數為75.76億元,比2012年執行數減少1.09億元,下降1.4%。財政部說,這主要是企業職工養老保險補助資金2012年年初預算列為對地方轉移支付,執行中部分資金轉列中央本級。
而去年,這一數字為69.04億元,比2011年執行數增加7.81億元,增長12.8%。在補充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方面,今年的預算數與去年持平,均為200億元。
在前日舉行的2013年高層發展論壇上,新任財長樓繼偉在回答提問時直指社保制度漏洞太多。
他說:“社會保險方面的制度漏洞太多,如果我們不把這些制度的漏洞堵上,提供一些有約束、有激勵的機制安排,包括管理的方式,給多少錢也會吃光。”
王雍君認為樓繼偉的回答切中了要害,“現在的問題是政府裁量權太大,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監管雖然有但局限性明顯,沒有制衡。”
此外,2013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說明顯示,2013年國有股減持收入補充社保基金支出11.34億元。而當年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1083.11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安排875.07億元,其中國有股減持收入補充社保基金支出11.34億元。
今年盡管中央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增加超過200億元,但國有股減持收入補充社保基金支出的數額并未發生變化。
社保缺口一直廣為社會各界關注,近年“兩會”期間,總有諸多代表委員建議劃撥國企利潤來填補缺口。
據媒體報道,去年的全國政協委員、國稅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就建議將國企利潤的一部分拿出來投入社保,讓作為“股東”的所有國民享受自身權益。
在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北證監局局長芮躍華也建議,應該劃撥更多的國有資產資金到社保基金,同時他還建議在國務院層面設立專門的協調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