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塞浦路斯金融危機如何收場,該國面臨的困境都再度表明,飽受金融危機打擊的富裕國家仍然是全球經濟中的薄弱環節。
相比之下,新興市場不僅顯得比較強壯,而且更加持續地為全球經濟成長做出貢獻。
據美銀美林的分析師,最糟糕的情形是塞浦路斯被迫退出歐元區,歐元區的分裂將打擊投資,并可能使2015-2020年期間歐元區四大經濟體的趨勢成長率平均減少一個百分點。
他們認為,在那種情形下,德國的趨勢成長率可能下降到零。
即使最終能找到解決塞浦路斯問題的方法,對這場危機的拙劣應對過程已經再度引發政治風險。外界對于歐元區經濟的信心年初的時候本來相當不錯,現在則再度渙散,而且勢必繼續惡化。
在疲弱的采購經理人調查結果出爐后,數家銀行下調了歐元區經濟預估。本周將公布的一系列景氣指標和貨幣供應數據,可能會進一步彰顯出歐元區經濟的危險處境。
在歐元區決策者仍在竭力維持歐元完整的同時,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國領導人將舉行會晤,鞏固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的基礎。
這次峰會將于周二和周三在南非德班舉行,料將推進一個聯合外匯儲備池及一個基礎設施銀行的建立。
提出這個動議的部分原因是對國際金融機構的失望,他們認為這些機構主要考慮工業化國家的利益。
高盛資產管理部門的董事長Jim O’Neill指出,塞浦路斯可能造成的最大破壞--220億美元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不過就是中國一周的產出。
“塞浦路斯亂局之后是金磚峰會的召開,概括出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O’Neill說。他在2001年創造了金磚五國(BRICS)一詞。
**力量之源**
由于國際金主所要求的節支舉措而深陷衰退的葡萄牙生動地展現了新興市場日益提升的重要程度。
根據葡萄牙旅游業聯合會主席Francisco Calheiros,五年多來,造訪葡萄牙的巴西人數量一直在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
坐落在里斯本附近的大眾汽車工廠2012年銷往中國的汽車數量跳增54%,即使該工廠的總產量下降15%。該工廠是葡萄牙第二大出口商。
安哥拉目前是葡萄牙第四大市場,占葡萄牙出口的6.6%,這一比例超過了美國。
Banco Carregosa分析師Joao Leite稱,“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能夠推動出口增長。出口也是我們國內生產總值(GDP)中唯一出現增長的組成部分。”
全球數據顯示出了發展中國家相對旺盛的活力。
根據花旗分析師Ebrahim Rahbari和Deimante Kupciuniene,在過去四年中,發達經濟體間的商品貿易下降了6%,而同期新興市場間的貿易則上升了38%。
他們在報告中稱,“朝新興市場方向進行的貿易轉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美國謹慎關注新興市場**
美國2012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顯示經濟萎縮,但修正后變為小幅成長,而更為強勁的凈出口表現是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之一。
第四季GDP環比年率終值將于周四公布,路透調查預估為增長0.5%。
未來一周其他重要數據包括美國2月耐久財(耐用品)訂單和個人所得,兩數據預計都較1月有所反彈。
有關泛大西洋與泛太平洋自由貿易的談判全面推進之際,在美國,圍繞自由貿易是否導致中產階級收入停滯與不公平程度上升的爭論或將升溫。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份研究顯示,公眾的一些擔憂并非毫無根據,因為自由貿易可以造成短期內的失業現象,以至于民眾感受到壓力。
但研究結論是,新興市場經濟快速增長是美國問題解決之道之一而非源頭,這與水漲船高是一個道理。
“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也會促進美國出口增長加速,美國可以進口的品種會增多,在任何貿易收支狀況下的貿易條件都會上升。”研究報告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