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本周公開市場回籠力度比上周繼續略有放大,至此節后已連續五周凈回籠。央行今年回歸中性貨幣政策的調控目標,通過春節后重啟正回購回收過寬流動性,給市場傳達的收緊信號正繼續保持。
市場人士指出,央行今年貨幣政策收緊的拐點已現,但力度并不強,目前是一個緩慢收緊的過程。臨近月末季末,收緊的過程中間是否會微調,將取決于月底銀行存款增長的力度多大等因素,目前還較難判斷,但收緊政策保持連貫性的可能性較大。
“銀行流動性還是支撐,凈回籠估計還是會保持,是否會改為逆回購或者凈投放,要看月末存款增長的情況。”廣發銀行金融市場部研究員顏巖表示。
上海一家券商的首席債券分析師則稱,今年通脹的壓力仍然較大,經濟復蘇的情況看來也沒必要放松流動性,在央行貨幣政策保持連貫性的考慮下,甚至不排除3月季末因素淡化后,4月份收緊力度加大的可能性。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此前明確表示,今年的M2(廣義貨幣供應量)增長13%的目標代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代表中性不再是寬松的貨幣政策。他并稱,2月通脹超出市場預期表明通脹需要高度警惕,央行打算通過貨幣政策等其它舉措,希望能夠穩定物價、穩定通脹預期。
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今日進行480億元人民幣正回購操作,期限28天,中標利率持穩在2.75%。路透據此測算,央行本周凈回籠470億元,較上周的440億元稍增。
**流動性仍樂觀**
央行春節后連續五周凈回籠的資金已經超過萬億元,但銀行間流動性仍然比較寬松,7天加權平均回購多數時間都保持在3.3%以下.
從影響市場流動性的現金回流,外匯占款,財政性存款投放,存款變動及公開市場操作等五因素模型來分析,3月份銀行間仍然保持了正增長的流動性,或許可以部分解釋這種寬松局面。
申銀萬國近期的利率策略周報認為,上述前四個因素對3月份流動性的影響大約分別為5,000億;1,000-2,000億;1,300億;-4,000億元,合計正面貢獻流動性3,000至4,000億元。
其中現金回流的5,000億元,來自估算的一般春節期間提現的規模在8,000億的水平,但從公布的2月M0數據來看,當月只回流了2,000億左右,較有可能在3月份完成其余的回流。
而央行3月份公開市場操作雖然連續正回購,但在到期450億的對沖影響下,截至本周當月的凈回籠規模僅為510億元,相抵后截至本周,本月銀行間流動性仍可能為凈增長。
如此或許就不難解釋本周央行依然未改凈回籠的態勢。至于下周,25日將面臨例行的存款準備金繳存以及銀行間的存款激烈爭奪,不過受訪的多位中小銀行交易員都表示“毫無壓力”。
顏巖認為,觀察央行是否會微調目前的收緊政策,或許不是下周,而是4月初的下下周,因月末增加的存款需要到下月5日補繳準備金,而且月初銀行存款一般也會大量流失。
**貨幣政策連貫性是否保持**
以上述申萬報告測算的話,3月份預期的存款增加規模在2萬億左右,鎖定的流動性則在4,000億水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3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的規模為2.95萬億元,若今年繼續放量,對銀行體系而言流動性的壓力將更大.
且上述幾個因素的實際影響,還可能與預期產生差異,因此央行在春節后啟動正回購后連續五周的"強硬"收緊姿態,是否會在3月這個月末季末的時點時間,發生微調,也引發市場關注.
前述首席債券分析師認為,在幾個因素的影響下,4月份銀行間增加的流動性仍然會保持比較高的規模,如果央行希望貨幣政策收緊,則4月的收緊力度不排除會更大,比如每周正回購1,000億左右,整個4月份回籠3,000億到4,000億的水平,以使銀行間的超儲率降到2%附近.
如此預期下,他認為央行似乎就沒必要為了3月底的一個短期因素,而中途改變市場對資金面收緊的預期.
平安證券固定收益部分析師張俊杰也認為,目前房價上漲和通脹預期上升的壓力都較大,另外2月底資金面當時同樣非常緊張,但央行仍然保持了回籠操作,因此考慮央行改變收緊政策的可能性不大,"至多不做正回購吧"。
當然也有不同看法。顏巖就認為,"央行也沒必要為了保持政策的連貫性而保持連貫,還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變化."
至于市場此前預期的重啟央票或者其他貨幣政策調控工具,受訪人士多數認為,央行有可能在未來啟動央票,來替代正回購,但其他利率或者準備金率的工具,今年啟用的可能性應該都不大。
2012年以來公開市場一直未發行央票,僅使用正/逆回購來調節市場流動性。去年二季度末至春節前一周,則只滾動進行了逆回購操作,期限主要有七天、14天和28天,中標利率數月持穩,正回購多數時間詢而未發。而今年春節后,央行再次重啟正回購,并暫停了逆回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