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外媒消息,歐盟貿易委員德古赫特5日飛抵華盛頓與美國貿易代表柯克會談。這次會談的重點之一,就是敲定關于正式啟動歐美自貿談判的聯合評估報告。從雙方近期的系列言論來看,醞釀10年之久的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正走向現實。
德古赫特近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歐美目前正就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 A )談判做最后的準備,他2月訪美時將與美方就一些細節展開討論。《歐洲之聲》報道說,歐盟領導人很可能在2月7日至8日美歐首腦會晤期間宣布啟動自貿區談判;2月1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做國情咨文時有可能高調論及跨大西洋自貿協議。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美國和歐盟已就推進談判進行廣泛會談,從簡單的關稅問題推進到更為復雜的內部監管問題。這篇報道預計,雙方最快在下個月宣布啟動談判的時間。
據了解,歐美自貿協定談判將圍繞以下內容展開:盡可能取消跨大西洋貿易領域工業品和農產品全部關稅;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加強在公共采購、政策制定領域的合作;在競爭、貿易便利化、勞工、環境和知識產權等領域制定最新規則。
美國和歐盟占全球經濟產出規模的一半,占全球貿易額近1/3。美國公司在歐盟的投資高達1.9萬億美元,歐盟企業在美國的投資也達1.6萬億美元。據歐委會測算,美國和歐盟若達成FT A協定,有望使歐洲經濟產出一年增加650億歐元,相當于歐盟G D P提高0.52%。
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歐自貿區就成為熱點議題。由于雙方在規制等領域存在巨大分歧,特別是當時更期待成立世界貿易組織,這一構想暫被擱置目前,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歐盟和美國經濟增長乏力,使得構建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又有了現實需求。
有分析認為,雖然歐美雙方都在積極推動這一談判,但完成談判并不容易。德古赫特也坦言,談判將面臨較大困難,雙方都清楚需要作出妥協。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表示,歐美自貿區談判雖在推進,但具體細節的談判難度不小。歐盟和美國分別是我國的第一、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美自貿區建設勢必會對我國產生較大影響。一方面,自貿區具有對內開放、對外限制的特點,美歐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對區外經濟體則構成更高的壁壘,會產生貿易轉移的效果,例如中國對美出口面臨歐盟產品壓力,對歐盟出口面臨美國產品壓力。另一方面,歐美會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等方面制定新的規則,這對想進入歐美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也將是新的“門檻”。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認為,歐美自貿區談判開啟,對中國來說是個巨大變數。相比投資和貿易機會的減少,最令人擔心的是,發達經濟體加速推進自貿區,將對包括規則、制度設計在內的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而美國和歐盟在宣傳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時也不諱言,該協定將為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制定貿易規則,也會給中國施加遵守這些規則的壓力。
“從美國方面來看,重點已經轉移到雙邊和區域貿易合作。從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 PP),到現代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再到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其戰略布局清晰可見。”何偉文說,美國主導全球貿易規則和格局的意圖明顯,毫無疑問會給中國帶來很大壓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日前在“中國商務競爭新優勢新春報告會”上說,當前發達國家擴展FTA勢頭很猛。美國首先和韓國,然后和洪都拉斯,最近又準備和歐盟簽訂FTA。歐盟也在加緊和加拿大、日本談FTA,而韓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談FTA。為此,中國也應加速推進自貿區談判,可以同歐盟談FTA,也可以同美國談FTA.
何偉文則認為,中國現在還沒到與歐盟和美國談F T A的階段,目前重點應放在改善投資環境,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強與歐盟和美國雙邊貿易和投資往來,同時加快推進“10+3”(東盟十國與中日韓三國)和中日韓自貿區建設。
宋泓認為,中國應積極應對全球自貿區潮流,一方面對發達國家自貿區跟進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更為清晰的自貿區戰略和規劃并加快推進步伐。
據了解,中國已經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簽署并實施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已于2012年11月啟動并將在今年年初舉行第一輪談判。
德古赫特近日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歐美目前正就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 A )談判做最后的準備,他2月訪美時將與美方就一些細節展開討論。《歐洲之聲》報道說,歐盟領導人很可能在2月7日至8日美歐首腦會晤期間宣布啟動自貿區談判;2月12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做國情咨文時有可能高調論及跨大西洋自貿協議。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說,美國和歐盟已就推進談判進行廣泛會談,從簡單的關稅問題推進到更為復雜的內部監管問題。這篇報道預計,雙方最快在下個月宣布啟動談判的時間。
據了解,歐美自貿協定談判將圍繞以下內容展開:盡可能取消跨大西洋貿易領域工業品和農產品全部關稅;進一步開放服務市場;加強在公共采購、政策制定領域的合作;在競爭、貿易便利化、勞工、環境和知識產權等領域制定最新規則。
美國和歐盟占全球經濟產出規模的一半,占全球貿易額近1/3。美國公司在歐盟的投資高達1.9萬億美元,歐盟企業在美國的投資也達1.6萬億美元。據歐委會測算,美國和歐盟若達成FT A協定,有望使歐洲經濟產出一年增加650億歐元,相當于歐盟G D P提高0.52%。
早在20世紀90年代,美歐自貿區就成為熱點議題。由于雙方在規制等領域存在巨大分歧,特別是當時更期待成立世界貿易組織,這一構想暫被擱置目前,多哈回合談判停滯不前,歐盟和美國經濟增長乏力,使得構建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又有了現實需求。
有分析認為,雖然歐美雙方都在積極推動這一談判,但完成談判并不容易。德古赫特也坦言,談判將面臨較大困難,雙方都清楚需要作出妥協。
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表示,歐美自貿區談判雖在推進,但具體細節的談判難度不小。歐盟和美國分別是我國的第一、第二大貿易伙伴,歐美自貿區建設勢必會對我國產生較大影響。一方面,自貿區具有對內開放、對外限制的特點,美歐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對區外經濟體則構成更高的壁壘,會產生貿易轉移的效果,例如中國對美出口面臨歐盟產品壓力,對歐盟出口面臨美國產品壓力。另一方面,歐美會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等方面制定新的規則,這對想進入歐美市場的中國企業來說也將是新的“門檻”。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研究室主任宋泓認為,歐美自貿區談判開啟,對中國來說是個巨大變數。相比投資和貿易機會的減少,最令人擔心的是,發達經濟體加速推進自貿區,將對包括規則、制度設計在內的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而美國和歐盟在宣傳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時也不諱言,該協定將為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制定貿易規則,也會給中國施加遵守這些規則的壓力。
“從美國方面來看,重點已經轉移到雙邊和區域貿易合作。從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協定(T PP),到現代版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再到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協定,其戰略布局清晰可見。”何偉文說,美國主導全球貿易規則和格局的意圖明顯,毫無疑問會給中國帶來很大壓力。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秘書長魏建國日前在“中國商務競爭新優勢新春報告會”上說,當前發達國家擴展FTA勢頭很猛。美國首先和韓國,然后和洪都拉斯,最近又準備和歐盟簽訂FTA。歐盟也在加緊和加拿大、日本談FTA,而韓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談FTA。為此,中國也應加速推進自貿區談判,可以同歐盟談FTA,也可以同美國談FTA.
何偉文則認為,中國現在還沒到與歐盟和美國談F T A的階段,目前重點應放在改善投資環境,提高產品競爭力,增強與歐盟和美國雙邊貿易和投資往來,同時加快推進“10+3”(東盟十國與中日韓三國)和中日韓自貿區建設。
宋泓認為,中國應積極應對全球自貿區潮流,一方面對發達國家自貿區跟進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制定更為清晰的自貿區戰略和規劃并加快推進步伐。
據了解,中國已經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新西蘭、智利、秘魯、哥斯達黎加簽署并實施自貿協定,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已于2012年11月啟動并將在今年年初舉行第一輪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