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在昨日公布的《2012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強調,在經濟轉軌發展階段,金融宏觀調控需要始終強調防范通脹風險。
報告指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物價形勢相對穩定,但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物價短期可能受到供給沖擊等影響,中長期看則主要取決于總需求、產出缺口和經濟的結構性變化。經濟增長相對穩定,糧食連續九年增產,工業生產和供給能力充足,這些因素都有利于物價保持基本穩定。
央行稱,要看到經濟中仍存在多方面導致物價上行的因素,值得關注。一是隨著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逐步趨緩,那些勞動相對密集且可貿易難度較大的農產品、服務業價格可能會經歷一個趨勢性上升的過程,同時資源性產品價格也有待逐步理順。當然這一因素的影響程度與總需求狀況也有很大關系。
二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供給曲線可能會變得更陡一些,此時物價對需求擴張的敏感度會更高。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情況看,極度寬松的貨幣可能導致全球增長與通脹的組合關系有所變化,較低的產出對應著相對高一些的物價上漲。實證檢驗顯示,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對產出缺口變化的彈性也有較明顯提高。在此背景下經濟回升和需求擴張可能會較快向CPI傳導。
三是全球超寬松的貨幣環境還會持續較長時間,主要經濟體量化寬松政策不斷加力,潛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也需關注。央行2012年第四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41.7%的居民預期下季度物價水平上升,較前一季度提高了4.7個百分點。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價產生的影響。
報告分析,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依然較強,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從全球經濟看,雖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仍有可能繼續緩慢復蘇。從國內情況看,推動內需增長的積極因素也在增多。
不過報告也強調,中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部分經濟體債務負擔沉重,“緊財政、寬貨幣”或成主要發達經濟體長期政策選擇,加之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新興經濟體面臨來自貿易、金融等多方面的挑戰。國內方面,近期投資回升尚主要依靠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推動,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部分領域投資沖動持續較強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相對不足并存,結構不平衡問題仍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也在明顯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
報告指出,未來一段時間我國物價形勢相對穩定,但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加。物價短期可能受到供給沖擊等影響,中長期看則主要取決于總需求、產出缺口和經濟的結構性變化。經濟增長相對穩定,糧食連續九年增產,工業生產和供給能力充足,這些因素都有利于物價保持基本穩定。
央行稱,要看到經濟中仍存在多方面導致物價上行的因素,值得關注。一是隨著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逐步趨緩,那些勞動相對密集且可貿易難度較大的農產品、服務業價格可能會經歷一個趨勢性上升的過程,同時資源性產品價格也有待逐步理順。當然這一因素的影響程度與總需求狀況也有很大關系。
二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供給曲線可能會變得更陡一些,此時物價對需求擴張的敏感度會更高。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情況看,極度寬松的貨幣可能導致全球增長與通脹的組合關系有所變化,較低的產出對應著相對高一些的物價上漲。實證檢驗顯示,國際金融危機后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對產出缺口變化的彈性也有較明顯提高。在此背景下經濟回升和需求擴張可能會較快向CPI傳導。
三是全球超寬松的貨幣環境還會持續較長時間,主要經濟體量化寬松政策不斷加力,潛在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也需關注。央行2012年第四季度儲戶問卷調查顯示,41.7%的居民預期下季度物價水平上升,較前一季度提高了4.7個百分點。需要特別關注預期變化可能對未來物價產生的影響。
報告分析,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依然較強,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態勢。從全球經濟看,雖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但仍有可能繼續緩慢復蘇。從國內情況看,推動內需增長的積極因素也在增多。
不過報告也強調,中國經濟發展還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全球經濟復蘇步伐緩慢,部分經濟體債務負擔沉重,“緊財政、寬貨幣”或成主要發達經濟體長期政策選擇,加之貿易投資保護主義抬頭,新興經濟體面臨來自貿易、金融等多方面的挑戰。國內方面,近期投資回升尚主要依靠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推動,經濟企穩的基礎還不夠穩固,部分領域投資沖動持續較強與經濟內生增長動力相對不足并存,結構不平衡問題仍比較突出,資源環境約束也在明顯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任務還很艱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