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銀監會2013年度工作會議強調,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是首要任務,嚴防信用違約風險、嚴控表外業務關聯風險、嚴管外部風險傳染。而在此之前,央行工作會也把“防范金融風險”提到了2013年宏觀政策的突出位置。這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高度重視財政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一脈相承,足見黨中央新一屆領導集體對防范和化解當前金融領域存在的潛在風險高度重視。
今明兩年金融風險將集中暴露
目前,我國金融資產規模已經有了很大發展。2012年末,廣義貨幣(M2)余額97.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8%;2012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達1.63萬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5.76萬億元,比上年多2.93萬億元,增長16.7%,其中,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8.2萬億元,同比多增7320億元。
不過,風險也蘊含其中。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在第十七屆(2013)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指出,今明兩年金融風險將集中暴露。當前,一些金融風險隱患有所抬頭,例如在地方政府換屆之時,部分地區融資平臺蠢蠢欲動;同時,銀行的不良貸款可能有所上升。這些風險可能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動而表現出來。金融風險暴露的時間節點,主要是在今年和明年。這是由銀行長期貸款的還款時點來推測的。2009年銀行系統長期貸款占70%,2010年占60%多,這些貸款的集中還款期是3-5年,也就是說今明兩年將是銀行風險暴露的重要節點。隨著債務集中到期,一些機構可能出現資金鏈問題,從而可能引發廣泛風險。
地方債務和不良貸款不容小視
當下,地方債務問題逐漸長期化,成為左右中國經濟運行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并牽制著決策層對宏觀經濟走向的判斷及政策的取舍。那么,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總數到底是多少?目前官方還沒有披露準確數據,但根據國內某大型評級機構初步測算,2011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同比約下降3%,而2012年同比大幅反彈,增速約為20%,粗略測算,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可能在12萬億元左右。此外,根據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的統計,2012年中國企業與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杠桿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6%,創歷史最高水平。如此高的杠桿率給中國金融系統帶來了極端的脆弱和明顯的衰退。龐大數據蘊藏巨大風險令人擔憂,這或許也是財政部為什么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聯合四部門發文《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再次強調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進行規范的真實意圖。
近期不良貸款暴露呈現加速擴散的勢頭。根據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788億元,已經連續4個季度反彈,不良貸款率為0.95%,較前兩季度上升0.01個百分點。其中股份制銀行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0.63%、0.65%、0.7%。
對“影子銀行”不可掉以輕心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除了以上所列地方融資平臺和銀行不良貸款,還有“影子銀行”風險不得不引起重視。新任中央委員、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在十八大召開前夕的兩個月里,兩度警示中國的“影子銀行”風險: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這個風險既和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密切相連,也與現代資本市場的風險相連。在中國,“影子銀行”主要集中于三種形式的融資:第一類是銀行表外業務,如理財產品;第二類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如信托公司、小貸公司等;第三類則是民間金融。根據中金公司的估算,理財產品方面,預計2012年末理財產品余額將達到7萬億元,同比增長53%。部分理財產品資產池涉及委托貸款、信貸資產轉讓等,從而規避了監管層對信貸規模、撥備等的管控。信托資產方面,銀監會非銀部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全行業管理信托資產已經擴張至6.98萬億元。民間金融方面,2011年爆發的溫州民間借貸鏈條斷裂,凸顯出民間借貸快速發展中的一些風險。受此前風險暴露影響,預計2012年規模將有所萎縮,余額將降至3萬億元左右。即使對這三種“影子銀行”簡單加總,2012年末規模估計就達到約20萬億元。而中國目前GDP規模也只有約50萬億元。數量上判斷,中國的“影子銀行”已經十分龐大。
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可能蔓延
此外,還要警惕全球金融市場四個風險向中國傳遞:一是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及債務上限等風險將影響美國經濟復蘇的能力;二是歐債危機存在蔓延的可能性,金融市場動蕩還將持續;三是日本債務風險。在過去的10年里,日本政府一直在依靠發行債券來進行融資,其在10年間的發債規模高達約14.6萬億美元,這一債務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水平的230%,遠遠高出希臘的165%;四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面臨出口下降和國際資本流向逆轉的風險,這可能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
今明兩年金融風險將集中暴露
目前,我國金融資產規模已經有了很大發展。2012年末,廣義貨幣(M2)余額97.42萬億元,同比增長13.8%;2012年12月社會融資規模達1.63萬億元,全年社會融資規模為15.76萬億元,比上年多2.93萬億元,增長16.7%,其中,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8.2萬億元,同比多增7320億元。
不過,風險也蘊含其中。央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在第十七屆(2013)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指出,今明兩年金融風險將集中暴露。當前,一些金融風險隱患有所抬頭,例如在地方政府換屆之時,部分地區融資平臺蠢蠢欲動;同時,銀行的不良貸款可能有所上升。這些風險可能隨著經濟發展的變動而表現出來。金融風險暴露的時間節點,主要是在今年和明年。這是由銀行長期貸款的還款時點來推測的。2009年銀行系統長期貸款占70%,2010年占60%多,這些貸款的集中還款期是3-5年,也就是說今明兩年將是銀行風險暴露的重要節點。隨著債務集中到期,一些機構可能出現資金鏈問題,從而可能引發廣泛風險。
地方債務和不良貸款不容小視
當下,地方債務問題逐漸長期化,成為左右中國經濟運行的最大不確定因素,并牽制著決策層對宏觀經濟走向的判斷及政策的取舍。那么,中國地方政府性債務總數到底是多少?目前官方還沒有披露準確數據,但根據國內某大型評級機構初步測算,2011年地方政府性債務同比約下降3%,而2012年同比大幅反彈,增速約為20%,粗略測算,2012年底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可能在12萬億元左右。此外,根據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主管、高級經濟學家王志浩的統計,2012年中國企業與政府的資產負債表杠桿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06%,創歷史最高水平。如此高的杠桿率給中國金融系統帶來了極端的脆弱和明顯的衰退。龐大數據蘊藏巨大風險令人擔憂,這或許也是財政部為什么在2012年的最后一天聯合四部門發文《關于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再次強調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進行規范的真實意圖。
近期不良貸款暴露呈現加速擴散的勢頭。根據銀監會發布《商業銀行主要監管指標情況表》顯示,截至2012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788億元,已經連續4個季度反彈,不良貸款率為0.95%,較前兩季度上升0.01個百分點。其中股份制銀行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6%、0.63%、0.65%、0.7%。
對“影子銀行”不可掉以輕心
事實上,在筆者看來,除了以上所列地方融資平臺和銀行不良貸款,還有“影子銀行”風險不得不引起重視。新任中央委員、中國銀行董事長肖鋼在十八大召開前夕的兩個月里,兩度警示中國的“影子銀行”風險:最大的風險是中國式的“影子銀行”體系,這個風險既和中國銀行業的風險密切相連,也與現代資本市場的風險相連。在中國,“影子銀行”主要集中于三種形式的融資:第一類是銀行表外業務,如理財產品;第二類是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如信托公司、小貸公司等;第三類則是民間金融。根據中金公司的估算,理財產品方面,預計2012年末理財產品余額將達到7萬億元,同比增長53%。部分理財產品資產池涉及委托貸款、信貸資產轉讓等,從而規避了監管層對信貸規模、撥備等的管控。信托資產方面,銀監會非銀部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11月底,全行業管理信托資產已經擴張至6.98萬億元。民間金融方面,2011年爆發的溫州民間借貸鏈條斷裂,凸顯出民間借貸快速發展中的一些風險。受此前風險暴露影響,預計2012年規模將有所萎縮,余額將降至3萬億元左右。即使對這三種“影子銀行”簡單加總,2012年末規模估計就達到約20萬億元。而中國目前GDP規模也只有約50萬億元。數量上判斷,中國的“影子銀行”已經十分龐大。
國際金融市場風險可能蔓延
此外,還要警惕全球金融市場四個風險向中國傳遞:一是美國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及債務上限等風險將影響美國經濟復蘇的能力;二是歐債危機存在蔓延的可能性,金融市場動蕩還將持續;三是日本債務風險。在過去的10年里,日本政府一直在依靠發行債券來進行融資,其在10年間的發債規模高達約14.6萬億美元,這一債務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水平的230%,遠遠高出希臘的165%;四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面臨出口下降和國際資本流向逆轉的風險,這可能加劇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