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銀監局統計顯示,去年11月底,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率為3.43%,環比下降0.01個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6月至今,時隔17個月之后,溫州不良率首次出現下降。
自2011年下半年,溫州發生民間借貸危機、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后,該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不良貸款總額保持相對較高增幅。
而隨著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加大,溫州不良貸款率最近幾個月出現“增幅收窄”現象,開始釋放出中小企業基本面逐漸企穩的信號。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臨近的春節將是“一道坎”,中小企業通常在春節前會面臨因集中支付應付賬款和員工工資帶來的資金緊張,這有可能直接影響企業還貸。
不良率首度下降
另據溫州銀監局統計,去年11月末,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額239.8億元,比上月新增0.87億元,比年初新增152.85億元。從分類看,股份制銀行不良率為5.01%,高于國有銀行和城商行,其中在溫州的平安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不良率為9.48%。
通常,銀監部門在評估貸款質量時,按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級分類,其中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去年11月末,溫州次級類貸款為2.38%、可疑類貸款0.90%、損失類貸款0.15%,環比增幅分別為0、-0.05、0.04個百分點。同時,正常類貸款為92.93%,關注類貸款為3.64%,環比分別上升0.07、下降0.06個百分點。
一位溫州銀行人士認為,從去年11月開始,溫州不良率“組合”數據及關注類貸款數據,開始傳遞出一種企穩回升的信號。
由于溫州貸款以流動性貸款為主,每季度末月的20日是流動性貸款的付息日,不良率增幅的季節性特征十分明顯。據統計,去年6月、9月溫州不良率環比分別上升26、27個基點,均高于平常月份10個基點左右。
上述銀行人士稱,借款人在12月20日付息日的還款情況有所好轉,“如當天還不了,第二天也能從其他渠道籌到周轉資金。”他認為,預計去年12月不良率升幅會比6月、9月明顯收縮,資產質量狀況有走穩的跡象。
不過,該銀行人士認為,中小企業通常在春節前會面臨因集中支付應付賬款和員工工資帶來的資金緊張,因此2013年一季度中小企業貸款質量面臨另一輪考驗。
“先行”指示效應
最近幾個月,溫州不良率開始出現增幅收窄,釋放出中小企業基本面逐漸企穩的信號。
浙商證券分析人士表示,去年一季度,溫州占全國凈增不良貸款41%,前三季度該比例為27%左右。如今,溫州凈增不良貸款占全國的30%左右,仍是重要來源。
浦發銀行年報顯示,去年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0.58%,年度上升0.1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約89.58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于溫州。據統計,去年前11個月,浦發銀行溫州分行不良貸款余額26.35億元,不良率為5.62%,比年初上升4.26個百分點。
該分析人士認為,去年2~3季度,溫州不良增長快于國內其他地區,主要是溫州市場化程度較高,當地小企業對宏觀經濟反應較為靈敏,先于其他地區爆出不良貸款。同樣,該市企穩也會先于全國,如若不良率逐漸見頂,對全國資產質量會形成預示作用。
但并非企業就能 “高枕無憂”,據本報記者了解,農歷年底前,因各項資金支付壓力加大,一些企業仍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個別企業甚至出現職工工資半年未發放的尷尬局面。
一位溫州企業老板認為,如果今年經濟還沒有轉好,貸款等融資依舊偏緊,一些溫州企業將面臨停產,甚至破產,尤其是一些已經支撐一年多的鞋革、服裝等傳統大中型企業。他說,從目前看,企業經營狀況未有改觀,溫州不良率仍將保持高位運行,上下會有所起伏。
事實上,2011年溫州出現民間借貸危機、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對當地企業、銀行業資產質量影響很大,眾多企業陷入停產、減產。目前,此類損失進入“定性”階段,截至去年11月末,銀行業損失類貸款額10.25億元,環比新增2.66億元,比年初新增7.25億元。
自2011年下半年,溫州發生民間借貸危機、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后,該市銀行業不良貸款率持續攀升,不良貸款總額保持相對較高增幅。
而隨著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加大,溫州不良貸款率最近幾個月出現“增幅收窄”現象,開始釋放出中小企業基本面逐漸企穩的信號。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臨近的春節將是“一道坎”,中小企業通常在春節前會面臨因集中支付應付賬款和員工工資帶來的資金緊張,這有可能直接影響企業還貸。
不良率首度下降
另據溫州銀監局統計,去年11月末,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額239.8億元,比上月新增0.87億元,比年初新增152.85億元。從分類看,股份制銀行不良率為5.01%,高于國有銀行和城商行,其中在溫州的平安銀行(行情 股吧 買賣點)不良率為9.48%。
通常,銀監部門在評估貸款質量時,按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級分類,其中后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
去年11月末,溫州次級類貸款為2.38%、可疑類貸款0.90%、損失類貸款0.15%,環比增幅分別為0、-0.05、0.04個百分點。同時,正常類貸款為92.93%,關注類貸款為3.64%,環比分別上升0.07、下降0.06個百分點。
一位溫州銀行人士認為,從去年11月開始,溫州不良率“組合”數據及關注類貸款數據,開始傳遞出一種企穩回升的信號。
由于溫州貸款以流動性貸款為主,每季度末月的20日是流動性貸款的付息日,不良率增幅的季節性特征十分明顯。據統計,去年6月、9月溫州不良率環比分別上升26、27個基點,均高于平常月份10個基點左右。
上述銀行人士稱,借款人在12月20日付息日的還款情況有所好轉,“如當天還不了,第二天也能從其他渠道籌到周轉資金。”他認為,預計去年12月不良率升幅會比6月、9月明顯收縮,資產質量狀況有走穩的跡象。
不過,該銀行人士認為,中小企業通常在春節前會面臨因集中支付應付賬款和員工工資帶來的資金緊張,因此2013年一季度中小企業貸款質量面臨另一輪考驗。
“先行”指示效應
最近幾個月,溫州不良率開始出現增幅收窄,釋放出中小企業基本面逐漸企穩的信號。
浙商證券分析人士表示,去年一季度,溫州占全國凈增不良貸款41%,前三季度該比例為27%左右。如今,溫州凈增不良貸款占全國的30%左右,仍是重要來源。
浦發銀行年報顯示,去年浦發銀行不良貸款率0.58%,年度上升0.14個百分點,不良貸款余額約89.58億元,其中大部分來自于溫州。據統計,去年前11個月,浦發銀行溫州分行不良貸款余額26.35億元,不良率為5.62%,比年初上升4.26個百分點。
該分析人士認為,去年2~3季度,溫州不良增長快于國內其他地區,主要是溫州市場化程度較高,當地小企業對宏觀經濟反應較為靈敏,先于其他地區爆出不良貸款。同樣,該市企穩也會先于全國,如若不良率逐漸見頂,對全國資產質量會形成預示作用。
但并非企業就能 “高枕無憂”,據本報記者了解,農歷年底前,因各項資金支付壓力加大,一些企業仍面臨巨大資金壓力。個別企業甚至出現職工工資半年未發放的尷尬局面。
一位溫州企業老板認為,如果今年經濟還沒有轉好,貸款等融資依舊偏緊,一些溫州企業將面臨停產,甚至破產,尤其是一些已經支撐一年多的鞋革、服裝等傳統大中型企業。他說,從目前看,企業經營狀況未有改觀,溫州不良率仍將保持高位運行,上下會有所起伏。
事實上,2011年溫州出現民間借貸危機、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對當地企業、銀行業資產質量影響很大,眾多企業陷入停產、減產。目前,此類損失進入“定性”階段,截至去年11月末,銀行業損失類貸款額10.25億元,環比新增2.66億元,比年初新增7.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