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電分析,隨著新一代央行總裁的相繼亮相,一場貨幣政策制定方面的微妙轉變正在悄然發生.新一代的央行總裁們正全力致力于確保全球經濟復蘇,而不再是信守不惜一切代價抗擊通脹的傳統教義.
目前擔任加拿大央行總裁,并即將接任英國央行總裁一職的卡尼,上周有意無意間挑起了一場關于央行應在多大程度上勤勉地應對通脹的高層爭論.
事情的起因是他在多倫多發表的關于英國央行對物價采取靈活性方法的一次講話,以及他對于加拿大央行曾考慮卻最終放棄的替代性政策手段的思考.
兩天之內,英國財政大臣,兩位英國央行政策制定者以及眾多經濟學家開始考量卡尼的言論對英國乃至央行的將來意味著什么.
這樣劇烈的反應表明,在后危機期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對于世界主要央行政策制定方式轉變的不安情緒.
從美聯儲到日本央行,決策者們對于通脹目標要么重新檢視,要么進行調整,將關注重點更多轉向了經濟成長,雖然這并非官方授意.
"他們減少了對通脹這一單獨目標的沉迷,"曾任美聯儲官員的Northern Trust首席分析師Carl Tannenbaum指出.
沒有哪個央行總裁會為了增加就業或促進成長而容忍通脹攀升.
決策者們也基本排除了一些較為激進的選項,最有名的就是設定名義GDP目標(實際GDP加上通脹率).
不過這場金融危機明顯暴露出央行在排除危險方面存在不足,而決策者也向全球市場注入了海量的廉價資金,因此通脹的小幅攀升,或許不再會像以前那樣不可接受.
北美身先士卒
在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過去幾年共祭出規模約2.5萬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以刺激就業和經濟增長,明確側重于聯儲雙重職能中的"促就業"一職.
他的策略與前任格林斯潘有別.接替特里謝執掌歐洲央行的德拉吉也是這樣,而即將從金恩手中接任英國央行總裁的卡尼,似乎也符合這樣的模式.
美聯儲上周宣布,在通脹率不高于2.5%的前提下,只要失業率還沒降到6.5%,就會一直維持低利率.上月美國失業率為7.7%.
這項史無前例的舉措,或許表明伯南克把告別前任格林斯潘和沃克爾抗通脹模式的政策發揮到了極致,也明確表示若通脹升破目標位2%可以為更多美國人換回工作,那么美聯儲是能夠容忍這樣的通脹的.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分析師暨前紐約聯儲經濟學家Eric Green寫道,"伯南克放松了通脹限制",實際上慢慢將聯儲的核心通脹目標從1.75%提高到2.5%.
北邊鄰國加拿大長期以來的通脹目標是2%,落在1-3%的區間內.
但與其前任不同,47歲的加拿大央行總裁卡尼強調"靈活目標"的概念,也就是允許通脹偏離目標的時間長于通常來講可以容忍的時間跨度,以穩定金融市場或經濟.
卡尼本月稍早稱,加拿大央行考察了完全改變通脹目標職能的想法,但覺得這種做法太冒險.
他強調,這并不是在暗示對英國有什么計劃,但英國央行官員很快駁回了任何有關該國應調整政策方式的想法.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費希爾稱,英國應提防改變央行2%通脹目標的做法,且無需效仿北美央行對利率許下長期承諾.
而雖然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戴爾警告說,在調整央行政策目標方面"沒有免費的午餐",但財政大臣歐思邦對卡尼開啟此番辯論表示歡迎,讓一些人感到意外.
最后的守護者
明年7月卡尼將接替金恩出任英國央行行長.后者被認為是最后一代致力于對抗通脹的央行總裁之一.這部分人士也包括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和前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
德拉吉自去年接替特里謝成為歐洲央行總裁以來,一直在謹慎遵守維護價格穩定的立場.維持價格穩定可見于歐盟條約,并且受到德國的堅定維護.德國在1920年代曾遭遇惡性通貨膨脹,時至今日仍難以忘卻這段記憶.
不過,德拉吉今年也向金融體系注入了逾1萬億歐元,并承諾只要在支持經濟方面有必要,將無限制地買入歐元區公債.
由于反對歐洲央行前次公債購買計劃,該央行的兩位強硬派韋伯(Axel Weber)和史塔克去年辭去職位.兩人認為,歐洲央行的措施已經步入財政政策領域,最終可能帶來通脹風險.
日本方面,白川方明正在承受來自安倍晉三的極大壓力.這位下任首相要求日本央行將通脹目標從1%提高到2%,以此幫助日本對抗困擾該國長達15年之久的通貨緊縮.
安倍晉三所在政黨于上周日大選獲勝,部分原因是其承諾"無限制的"貨幣寬松政策以實現更高的通脹率.
周二的一次非公開會議上,據稱安倍晉三重申要求日本央行提高通脹目標,而白川方明則沉默以對.周四早些時候,日本央行適時地給該國經濟開出了四個月內的第三個貨幣政策刺激藥方.
摩根大通證券首席經濟分析師菅野雅明,在日本央行工作時曾與白川方明共事.他表示,白川方明料將是最后一個"標準的"、會擔心印鈔風險的日本央行總裁.
"日本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貨緊縮能夠消除,并認為日本央行應該動用工具來創造通貨膨脹."菅野雅明稱.
"留給日本的唯一選項,或許就是日本央行通過購買更多債券來印鈔,"他補充道."如果這就是公眾所期待的,(白川方明的)繼任者將可能將不得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
目前擔任加拿大央行總裁,并即將接任英國央行總裁一職的卡尼,上周有意無意間挑起了一場關于央行應在多大程度上勤勉地應對通脹的高層爭論.
事情的起因是他在多倫多發表的關于英國央行對物價采取靈活性方法的一次講話,以及他對于加拿大央行曾考慮卻最終放棄的替代性政策手段的思考.
兩天之內,英國財政大臣,兩位英國央行政策制定者以及眾多經濟學家開始考量卡尼的言論對英國乃至央行的將來意味著什么.
這樣劇烈的反應表明,在后危機期經濟復蘇緩慢的背景下,對于世界主要央行政策制定方式轉變的不安情緒.
從美聯儲到日本央行,決策者們對于通脹目標要么重新檢視,要么進行調整,將關注重點更多轉向了經濟成長,雖然這并非官方授意.
"他們減少了對通脹這一單獨目標的沉迷,"曾任美聯儲官員的Northern Trust首席分析師Carl Tannenbaum指出.
沒有哪個央行總裁會為了增加就業或促進成長而容忍通脹攀升.
決策者們也基本排除了一些較為激進的選項,最有名的就是設定名義GDP目標(實際GDP加上通脹率).
不過這場金融危機明顯暴露出央行在排除危險方面存在不足,而決策者也向全球市場注入了海量的廉價資金,因此通脹的小幅攀升,或許不再會像以前那樣不可接受.
北美身先士卒
在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過去幾年共祭出規模約2.5萬億美元的資產購買計劃,以刺激就業和經濟增長,明確側重于聯儲雙重職能中的"促就業"一職.
他的策略與前任格林斯潘有別.接替特里謝執掌歐洲央行的德拉吉也是這樣,而即將從金恩手中接任英國央行總裁的卡尼,似乎也符合這樣的模式.
美聯儲上周宣布,在通脹率不高于2.5%的前提下,只要失業率還沒降到6.5%,就會一直維持低利率.上月美國失業率為7.7%.
這項史無前例的舉措,或許表明伯南克把告別前任格林斯潘和沃克爾抗通脹模式的政策發揮到了極致,也明確表示若通脹升破目標位2%可以為更多美國人換回工作,那么美聯儲是能夠容忍這樣的通脹的.
道明證券(TD Securities)分析師暨前紐約聯儲經濟學家Eric Green寫道,"伯南克放松了通脹限制",實際上慢慢將聯儲的核心通脹目標從1.75%提高到2.5%.
北邊鄰國加拿大長期以來的通脹目標是2%,落在1-3%的區間內.
但與其前任不同,47歲的加拿大央行總裁卡尼強調"靈活目標"的概念,也就是允許通脹偏離目標的時間長于通常來講可以容忍的時間跨度,以穩定金融市場或經濟.
卡尼本月稍早稱,加拿大央行考察了完全改變通脹目標職能的想法,但覺得這種做法太冒險.
他強調,這并不是在暗示對英國有什么計劃,但英國央行官員很快駁回了任何有關該國應調整政策方式的想法.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MPC)委員費希爾稱,英國應提防改變央行2%通脹目標的做法,且無需效仿北美央行對利率許下長期承諾.
而雖然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戴爾警告說,在調整央行政策目標方面"沒有免費的午餐",但財政大臣歐思邦對卡尼開啟此番辯論表示歡迎,讓一些人感到意外.
最后的守護者
明年7月卡尼將接替金恩出任英國央行行長.后者被認為是最后一代致力于對抗通脹的央行總裁之一.這部分人士也包括日本央行總裁白川方明和前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
德拉吉自去年接替特里謝成為歐洲央行總裁以來,一直在謹慎遵守維護價格穩定的立場.維持價格穩定可見于歐盟條約,并且受到德國的堅定維護.德國在1920年代曾遭遇惡性通貨膨脹,時至今日仍難以忘卻這段記憶.
不過,德拉吉今年也向金融體系注入了逾1萬億歐元,并承諾只要在支持經濟方面有必要,將無限制地買入歐元區公債.
由于反對歐洲央行前次公債購買計劃,該央行的兩位強硬派韋伯(Axel Weber)和史塔克去年辭去職位.兩人認為,歐洲央行的措施已經步入財政政策領域,最終可能帶來通脹風險.
日本方面,白川方明正在承受來自安倍晉三的極大壓力.這位下任首相要求日本央行將通脹目標從1%提高到2%,以此幫助日本對抗困擾該國長達15年之久的通貨緊縮.
安倍晉三所在政黨于上周日大選獲勝,部分原因是其承諾"無限制的"貨幣寬松政策以實現更高的通脹率.
周二的一次非公開會議上,據稱安倍晉三重申要求日本央行提高通脹目標,而白川方明則沉默以對.周四早些時候,日本央行適時地給該國經濟開出了四個月內的第三個貨幣政策刺激藥方.
摩根大通證券首席經濟分析師菅野雅明,在日本央行工作時曾與白川方明共事.他表示,白川方明料將是最后一個"標準的"、會擔心印鈔風險的日本央行總裁.
"日本有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貨緊縮能夠消除,并認為日本央行應該動用工具來創造通貨膨脹."菅野雅明稱.
"留給日本的唯一選項,或許就是日本央行通過購買更多債券來印鈔,"他補充道."如果這就是公眾所期待的,(白川方明的)繼任者將可能將不得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