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表明,今年美國新車銷售強勁增長,主要是超低利率帶動了持續的換車熱潮。歐盟汽車市場慘不忍睹,其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需求低迷時期凸顯的汽車產能過剩。而由于每千人汽車擁有量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國作為全球第一產銷大國的地位將長期不可撼動。
近日,全球著名汽車雜志――美國WardsAuto刊登系列年終專稿,對今年美國、歐盟、中國及其他新興汽車市場進行了分析,并對今明兩年全球主要汽車市場做出增長預測。
今年全球汽車銷量預計8310萬輛
在對歐債危機及其對全球的影響做了分析之后,WardsAuto樂觀地認為,今年全球汽車銷量將達8310萬輛,同比增長6.5%;明年將達8700萬輛,同比增長4.7%。其中,美國、中國及其他新興汽車市場都將保持正增長,唯有深受歐債危機拖累的歐盟汽車市場呈現了負增長。
據WardsAuto分析,今年9月歐盟央行承認其主權債務危機依舊嚴重,并將準備啟動債券回購計劃,此舉被認為對于穩定歐元匯率起到了支撐作用,并對國際化程度最深的全球汽車產業產生了積極影響,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籠罩在其上的不確定性,對于跨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的投資和排產計劃尤為重要。
美國:超低利率帶動換車潮
今年的美國汽車市場可謂牛氣沖天,與歐盟汽車市場大幅下滑、中國汽車市場大幅放緩成鮮明對照,美國汽車產業整體出現了產能不足。福特在北美的10家工廠每日三班倒運轉,產能利用率達110%;大眾汽車在美工廠產能利用率更是高達145%。1~11月,在美國汽車市場21個輕型車(包括皮卡在內的乘用車)品牌中,只有納威司達、三菱、薩博幾個邊緣品牌是負增長。
WardsAuto預測,今年美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530萬輛,明年最保守預測也能超過1540萬輛。此前,據美國另外一家汽車權威機構AutomotiveCompass預測,今年美國汽車銷量只能達到1430萬輛。即便如此,今年美國汽車銷量已經恢復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2009年,美國汽車銷量僅為870萬輛。
按說今年美國的經濟形勢并不好,國內消費信心會繼續低迷,失業率居高不下,奧巴馬能在這種經濟形勢下成功連任,被美國媒體認為是“美國經濟脆弱得經不起折騰”的結果。年初,美國史上最低利率水平使得美國經濟學界對市場做出誤判:在經濟低迷時期,因為消費信心不足,低利率反而會進一步抑制需求。叵料這一規律并不適用于今年的美國汽車市場。據WardsAuto分析,美國新車銷售連續兩年強勁增長,主要是超低利率帶動了持續的換車熱潮。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美國卡車和私家車(乘用車)的平均車齡為11年,換車周期之長,遠遠超出人們對這個汽車王國的想象。但現在的超低利率使得汽車廠家可以制造出更豐富的車型,經銷商可以更大膽的囤貨,消費者可以更低的車貸成本換購新車。
歐盟:產能過剩束手無策
今年的歐盟汽車市場可用“慘不忍睹”來形容。WardsAuto預測,今年歐盟汽車銷量預計達到1940萬輛,同比下降4.2%;明年情況會有好轉,預計銷量可達1970萬輛,同比增長2%。在歐盟25個國家中,今年汽車銷量最慘的是意大利,全年跌幅可能深達21.4%,法國和西班牙緊隨其后,跌幅可能分別將達11.8%和10.5%;即便抗跌能力最強的德國汽車市場,其銷量也下滑了1.2%。
WardsAuto認為,近年來歐盟汽車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在需求低迷時期凸顯的汽車產能過剩。不同機構對歐盟汽車產能過剩的估計差別很大,最低為每年200~250萬輛,最高為每年500萬輛。但這并非問題的關鍵,關鍵的是歐盟對過剩的汽車產能束手無策,汽車廠家也很難對削減產能達成一致。其困難在于,削減汽車產能將導致大量汽車工廠關閉,致使這些國家的失業形勢進一步惡化。而在汽車賣不出去的情況下還要維持過剩的產能,汽車廠家在好年景時賺取的利潤就被吞噬掉,必然影響到未來的新車開發,等到市場復蘇時競爭力就會下降。
中國:汽車銷量將穩居全球第一
WardsAuto援引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數據,今年中國汽車銷量有望達到1950萬輛,增幅為5%~5.8%;其中乘用車銷量1609萬輛,增幅為11%。2013年預計銷量達2030萬輛。而據AutomotiveCompass預測,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可達1820萬輛,2013年達到2050萬輛。
WardsAuto認為,受中日危機影響,今年日系車銷量損失慘重,將拉低中國汽車全年銷量。而這一不穩定因素也將對明年中國汽車的整體銷量產生影響。
對比其他新興市場,今年中國汽車銷量增速大為放緩,甚至低于印尼和越南,但是WardsAuto援引J.D.Power的分析說,中國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地位將長期不可撼動,其增長潛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經過1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每千人汽車擁有量僅為50輛,遠遠低于全球130輛的平均水平;二是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已在中共“十八大”確定為國家長期發展戰略,在這一過程中,新增的汽車消費人群將呈現滾雪球般的膨脹――近一兩年來三四線城市以下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就非常能說明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