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央視新聞頻道播出了“歐盟實施輪胎標簽法,中國輪胎或將退出歐盟市場”的新聞。該新聞稱,在11月1日正式施行的歐盟標簽法影響之下,來自中國的輪胎產品,很可能將大面積退出歐洲市場。
企業何以對“標簽法”望而生畏
近日,有報道稱,因燃油經濟性指標差,半數中國輪胎無法達到歐盟標簽法要求。這難免讓人心生疑問:節能、環保日益成為各界廣泛關注的主題,“綠色輪胎”的理念在中國也已推行多時,為何輪胎的燃油經濟性卻依然無法達到標準?
對此,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鄧雅俐表示:“標簽法并非突如其來,企業應早做準備,否則就會出現上述問題。”其實她透露,現在行業內不少企業的產品,如雙錢、三角、風神、玲瓏、賽輪、朝陽、前進等,已被美國環保署評為“綠色輪胎”。
據分析,部分企業之所以對“標簽法”望而生畏,其一在于積重難返,其二在于沒有積極應對。
“與其開脫和喊冤叫屈,不如踏實下來把性能指標提升。”在上海日前舉辦的2012年橡膠技術高峰論壇上,主持人表露了這樣的觀點。
這位主持人的觀點是,行業內總是提及外國針對中國的技術和貿易壁壘,“貿易壁壘是不假,可是技術壁壘我覺得沒有,因為并不是唯獨要求來自中國的輪胎貼標簽。況且有了標準就可以引領技術方向,之后再去努力提高就是了。”他覺得標簽法對于中國輪胎企業是好事。
“綠色輪胎”即將步入規范
幾年前,美國、日本均已開始實行輪胎標簽制度,這使得其生產的輪胎整體性能逐漸提升到一個較高的水平。所以此次歐盟輪胎標簽法出臺,日美企業并不像國內企業這般畏懼。
“無規矩不成方圓,國內輪胎行業目前也迫切需要一個規范的標準來進行約束。”一位業內人士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今年3月,在2012年中國橡膠年會上,中橡協會長范仁德介紹說,中國輪胎行業已就推動綠色輪胎產業化發展達成了共識,中橡協將參考歐盟輪胎標簽法和REACH法規,并結合中國節能降耗的要求,制定符合國情的綠色輪胎產業化法規,爭取到“十二五”末,實現有半數企業可以生產綠色輪胎,其中又有50%的企業,其綠色輪胎的產量超過普通子午胎產量的目標。
鄧雅俐透露說,因有多方面因素需要考慮,此法規在今年年底前可能無法完成,預計“綠色輪胎產業化方案和綠色輪胎自律標準”將在明年年初制定完成。
據鄧雅俐介紹,該“標準”對所有輪胎的各項性能指標都有約束,且不僅限于此,還對環保指標、能源指標、綠色生產、綠色工藝、環保原材料等進行了要求。
中國終將與國際接軌
有關人士介紹說,即將出臺的“綠色輪胎自律標準”,雖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和行業約束力,但若要具有更強的執行效力,就必須將其由行業協會的自律性規范,上升為國家法律、行政法規或部門規章。
那么,“綠色輪胎產業化方案和綠色輪胎自律標準”是否可以稱得上中國的“輪胎標簽法”呢?對于這個問題,鄧雅俐給出了如下回答:“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國家工信部也給中橡協設立了課題,要做‘綠色輪胎’產業化研究,推動中國最終形成輪胎‘標簽法’,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