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中國化工報
10月,天然膠市場曾流傳進口關稅將降低的傳聞,最終卻不了了之。而臨近年末,國家一些產品的稅率調整或將提上日程,天然膠降稅呼聲愈發高漲。
10月中旬以來,天然膠伴隨著保稅區去庫存化進程,價格小幅回落,尤其10下旬以來,天然膠期價連續大跌。炒作因素加上救市期待,使10月25日收儲傳聞、降稅傳聞不脛而走,受此提振,滬膠主力1301大幅跳空高開,單日漲幅達2.58%,現貨貿易商報價亦小幅上調。雖然傳聞最終不了了之,天然膠的投機炒作性可見一斑,但同時也顯現出,收儲與降稅對于天然膠的利好推動相當明顯。由于國內橡膠加工趨向多元化以及對進口膠依賴程度較高,進一步降低進口成本成為市場的熱切盼望。
就歷史而言,當初20%的天然橡膠進口關稅并非沒有道理,因為當時國際上天然膠供過于求,價格也較低,國家為保護國內廣大膠農的利益,制定較高的進口關稅是非常必要的。但今天天然膠噸價已在2萬元以上,其發展趨勢也是逐步提高,且國內汽車市場空前發展,對輪胎的需求大幅增加,此時再維持高關稅已經背離了市場要求。
據有關部門介紹,我國天然膠進口形式及所占比重大致是:一般貿易10%,加工貿易70%,邊境小額貿易10%,保稅區轉口貨物10%。其中,70%的加工貿易進口天然膠采用核銷的辦法,一般不用繳稅;邊境小額貿易繳10%的進口關稅;保稅區多采取復合膠形式,有8%的進口關稅;真正以20%關稅進口的天然膠只占進口量的10%。所以,高關稅對增加國家稅收的意義也不大。相反,高關稅卻限制了對于天然膠的真正需求,在加工貿易的方式下,貿易利潤大多流向了國外,一定程度上對民族產業的發展形成了阻礙。
我國天然橡膠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進口數量逐年增多,從2001年的100萬噸左右,增加到2007年的160萬噸以上,2011年已達210萬噸左右。而目前國產膠由于受到自然條件以及種植技術等諸多方面的限制,其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都無法與進口膠一較高下,而且生產成本過高,在價格上也很難與同規格的進口膠相競爭。降低關稅將使一般貿易進口天然膠的成本得以降低,使國內天膠消費者真正受益。
近年來,輪胎企業等受天然橡膠價格影響較大的企業面臨效益滑坡,甚至虧損的壓力。在輪胎產量、銷售收入都有較大幅度增長的情況下,其利潤卻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即為天然橡膠進口價格大幅上升。
因此,天然膠進口關稅如能降低,對于受庫存高企、下游需求拖累的膠市將是一重大利好。長期而言,亦可促進國內天然膠產業的發展和下游輪胎業的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