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食品價格穩中趨降,節日影響結束非食品價格季節性回落,預計10月CPI將與上月持平,維持在2%以下。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認為,全年物價將控制在3%以內,完成4%的物價指標沒有懸念。但未來物價上漲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通脹壓力仍然存在。
10月隨著“中秋”“國慶”節日效應逐漸消退,全國整體天氣良好,各地食品供應充分,食品價格穩中趨降。商務部重點監測的食用農產品價格、農業部監測的農產品批發價格和國家統計局監測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的數據都顯示,進入10月份以來,由于節日因素影響結束,加上天氣良好,各地蔬菜供應充分,使得蔬菜價格持續回落,交通銀行預計10月食品價格環比可能小幅回落0.2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方面,機構普遍預計10月份非食品價格將回到前期平穩運行的態勢,預計同比漲幅相比上月將有小幅回落。
10月食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加上10月CPI翹尾因素相比上月將繼續回落0.1個百分點。新華社經濟分析師預測,10月CPI同比與上月可能基本持平,維持在1.9%左右,繼續在低位徘徊。
雖然今年下半年物價持續走低,但未來影響物價上漲的不確定因素仍然較多。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雖然當前CPI處于低位但是通脹壓力仍然不能忽視,從外部環境看,全球量化寬松政策下,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
國內因素方面仍然存在上漲壓力。新華社經濟分析師譚謨曉表示,后市食品價格尤其是食用油價格仍然面臨上漲壓力。一方面,國內大豆、花生等原料價格上漲預期較強,食用油加工企業生產成本壓力依然較大。另一方面,目前正處食用油消費旺季,近年來食用油市場需求一直穩中有增,元旦、春節等節日因素也將明顯提高食用油需求量,食用油價格仍有漲價可能。
不過,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日前對記者表示,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短期內對我國的影響相對有限。唐建偉則表示,維持四季度CPI同比上漲2.3%,全年CPI同比上漲2.7%左右的判斷,年內物價肯定能控制在4%的年初目標之內。
易憲容認為,當下央行貨幣政策最好的選擇,或許仍然是“以不變應萬變”。短期刺激政策不能應對當前由外部需求疲軟、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等多種因素造成的經濟增長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