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490億元7天期逆回購和420億元28天期逆回購,而當日有2080億元逆回購到期,單日凈回籠達到1170億元。
這與上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基調一致。上周央行進行了380億元7天逆回購、100億元14天逆回購以及580億元28天逆回購,當周凈回籠2210億元,為年內凈回籠量次高值,此前連續三周凈投放,累計凈投放規模達到6300億元。
由于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逆回購4050億元,而僅有190億元1年期央票到期,全周公開市場到期-3860億元,被動回籠壓力較大。市場人士預計本周公開市場操作將繼續凈回籠。
隨著公開市場從持續凈投放轉為持續凈回籠,市場資金面亦有所收緊,但利率整體仍處于較低水平。23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中,短期品種全線走高,隔夜利率上漲10.11個基點,報2.3446%;7天利率上漲19.75個基點,報2.905%,兩者均為一周以來的高位,但中長期利率保持相對平穩,如三個月利率下跌1.01個基點,報3.6918%。
“逆回購縮量,加上近期三季度企業所得稅也需要清繳,會影響銀行的短期流動性。但從逆回購中標利率持穩來看,央行認為目前市場的流動性適度。”一國有大行交易員稱。
央行23日進行的7天期和28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分別持平于3.35%和3.60%,均高于二級市場利率,壓制機構對逆回購的需求。
市場流動性的相對充裕亦得益于外匯占款的回升。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9月末中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較上月新增1306.8億元,結束此前連續兩月下滑態勢。分析人士認為,當月貿易順差、人民幣重回升勢使企業結匯行為發生變化以及美國QE3態勢下國際資金回流我國市場,都是導致9月外匯占款增加的原因。
在亞洲市場,中國外匯占款環比大增并非孤立事件。近日,不僅美元洶涌入港致港元兌美元匯率連續高于7.75強方保證水平,港府入市干預,渣打數據還顯示,印尼9月債券市場凈流入外資約13億美元,8月則凈流出5.4億美元;9月韓國市場也從8月的外資凈流出24億美元轉為凈流入14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22日,央行主管的《金融時報》頭版每周觀察文章《當前貨幣政策緣何難以進一步放松》稱,雖然9月CPI同比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但沒有為貨幣政策放松贏得空間,“社會融資總規模的居高不下,說明整個社會的流動性非常充裕……在此情況下,央行若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只會使全社會流動性泛濫。”
“央行貨幣政策放松的步伐可能就此停止。我們預計,四季度央行降準和降息的可能性不大。”福盛德經濟咨詢(FOST)首席經濟學家馮建林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