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年內首度反彈。
央行旗下金融時報近日援引銀監會的數據透露,截至9月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例控制在0.97%以內,與年初基本持平。根據銀監會8月曾公布過的數據,截至二季度末,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余額4564億元人民幣,連續第三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仍維持在0.9%,與一季度末持平。也就是說,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年內首次反彈。
根據銀監會數據,過去10年,中資銀行業不良貸款和不良率一直維持“雙降”,但由于經濟形勢轉差等原因,去年四季度起,不良貸款和不良率開始雙升,今年一季度不良貸款率曾一度從1.0%下降至0.9%,但僅僅維持了一個季度便開始重拾升勢。
“保守的數字”
其實銀行業不良貸款增加的跡象在今年各銀行的半年報中已經很明顯,但彼時不少業內人士相信,隨著三季度經濟見底,預計四季度情況就會好轉,而三季度也將是銀行不良貸款的頂峰。
但早報記者昨日了解到的情況已經開始出現變化。
一家國有大行相關部門負責人接受早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行業整體不良貸款率上升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到明年上半年。
“今年確實不好。”針對正在逼近1%的不良貸款率,某股份制銀行分行風險部負責人也表示,這是個較為保守的數字,今年以來有大量的逾期貸款正在轉成不良貸款。
事實上,早報記者本月初剛從業內人士處了解到,由于經濟形勢低迷,不斷暴露的中小企業貸款欠息已引起銀行關注。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近期甚至在總行、分支行層面新設獨立的貸款催收處置部門,為對付“正在壞掉”的貸款不斷補充人手和經費。
隨后又有媒體披露,在受經濟沖擊較為嚴重的溫州地區,截至今年8月末,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已高達3%,比年初上升1.64個百分點,比7月上升0.15個百分點。溫州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已連續12個月上升,創10年來的新高。
中金公司此前曾發布報告,預計全行業三季度新增不良貸款300億元左右,這將意味著不良貸款余額季度環比增速由一季度的2.4%、二季度的4.2%加速上升至6.6%,三季度不良貸款余額的攀升既體現了上半年逾期貸款大幅增長的滯后效應,也受三季度宏觀經濟維持疲弱態勢的影響。
當然,目前也仍有樂觀的判斷。一家股份制銀行高層近日透露,正在上漲的不良率會在三季度見頂,如果不出現特殊情況,年內不良率還是可以控制在0.7%以內。
允許創新補充資本
值得關注的是,一銀行風險管理部相關負責人透露,針對經濟和銀行基本面下行的狀況,監管層在不久前曾針對擬出臺的《創新資本工具發行指引》向業內廣泛征求意見,指引提到優先股、可減記的次級債等一些可補充銀行二級資本的新資本工具。
“這是監管層在鼓勵銀行多做嘗試,不要一出現資本壓力總向股市融資。”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這之前,銀行主要依靠利潤積累、股權融資、發次級債三類資本工具補充資本。
據了解,在討論創新資本工具時,監管層鼓勵銀行可以采用各種創新形式的資本補充工具,新工具必須具有資本的特征,即一旦資產發生損失,可轉成股權或可減記的屬性。
“不過創新的速度可能不會那么快。”上述負責人指出,“這是由于優先股或可減記的次級債與現行的公司法、證券法的相關現行規定還不太一致。不過監管層的表態是,這個口子已經開了,銀行可以搞創新試點,只要市場接受,能發得出去的工具,都可以去嘗試。”
中金公司的報告認為,創新資本工具得以先二級資本后其他一級資本的次序逐步推進。若以2012 年中期披露的數據來看,16家A股上市銀行加權風險資產總計約42萬億元,考慮海外主要商業銀行運用創新資本工具補充資本率約1-1.5個百分點,國內創新資本工具發行的推進預計將減少上市銀行潛在股權融資壓力4000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