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周二上午開展180億元7天期和58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規模較上周2650億元的天量有所下降,中標利率仍維持在3.35%和3.60%不變。分析認為,10月下旬資金面仍然趨緊,降準的預期再起。
據計算,本周公開市場到期逆回購規模達3370億元,而到期的央票僅為100億元,因此,本周公開市場的資金缺口為3270億元。據新華08網債券頻道觀察,央行此前已連續三周在公開市場實現資金凈投放,其中上周資金凈投放規模達1640億元。
連續的高額凈投放,扭轉了季末長假前后資金面緊繃局勢。不過,交易員普遍對10月下旬的資金狀況抱有憂慮,被動產生的每周數千億元的逆回購,加之財政存款的集中上繳,都將對資金面形成較大沖擊。 分析認為,除非央行維持相當的逆回購力度,否則偏寬松的流動性環境將難以持續。
國信證券等機構則認為,考慮到樓市回暖生變、通脹壓力不大、經濟仍未進入復蘇通道,且流動性仍將偏緊,10月降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非常大,如果月底前降準兌現,流動性拐點則可能提前。
國家統計局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CPI同比上漲1.9%,較8月下降0.1個百分點。澳新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劉利剛表示,CPI再次低于2%表明國內需求仍保持在較為疲弱的水平上。大規模的逆回購操作未能明顯推動經濟增長,同時近期大規模的短期流動性注入和到期也導致了市場的波動性增強。M2同比增長14.8%,大幅高于市場的預期,未來是否進一步轉暖仍存較多疑問。央行仍需通過降準來減緩經濟的下滑態勢。
不過,也有部分市場人士認為短期內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概率不大。中金公司表示,總需求擴張動能仍然較弱,但已出現企穩跡象,加上9月貨幣增長超預期,年內降準降息的可能性下降。中金公司還指出,僅靠逆回購展期,10月份資金面仍難以脫離緊平衡。但進入11、12月份,隨著央票到期量上升、財政存款集中投放、外匯占款回升等因素,流動性則存在繼續改善的契機。
央行不斷“注水”熨平了季初資金面的波動,銀行間流動性狀況逐步改善,周一基準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收報2.81%,創出下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某銀行交易員稱,從短期來看,逆回購集中到期仍制約市場利率水平繼續下行,但流動性在11月、12月存在明顯改善的契機。預計央行流動性操作以公開市場回購交易為主的特征不會改變,但降準可能性無法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