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中國的CPI環比價格反彈0.6%,同比增速2%,重回“2時代”。季節性的食品價格抬升為CPI“貢獻”了主要上揚部分,但PPI持續走低隱現物價上漲仍缺乏基本動力。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8月份,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5%,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環比上漲約0.49個百分點,是推升CPI環比反彈的主要力量。其中,鮮菜價格上漲14.3%,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39個百分點,是食品價格中的主要漲價因素。而雞蛋漲幅也較可觀,價格上漲8.2%,影響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約0.07個百分點。
“火箭蛋”一個多月漲兩成
實際上,從今年6月起,國內雞蛋價格就出現飆升。全國蛋價一個多月時間上漲近兩成,約八成省區市蛋價已超過每斤5元。雞蛋因而被稱為“火箭蛋”。年初虧損所導致的蛋雞存欄數量減少、夏季高溫來臨蛋雞產蛋能力下降都是近期蛋價上漲的原因。另外,每年端午節前,都是雞蛋價格季節性抬升期,因為月餅集中生產期將至,往往拉動其原材料雞蛋價格的上升。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記者表示,8月份CPI重返“2”時代,這一點事先已經為機構所預測,沒有太大懸念。實際上,7月份1.8%的CPI水平具有一點偶然性和特殊性,CPI很難一直位于2.0%之下,而且那樣也更容易引發通縮,同樣不利于經濟運行。但即使CPI上漲到2.0%的水平,同樣也表明CPI還位于較低水平,仍然不改今年以來CPI走勢較低的基本特征。
“展望未來的物價走勢,應該說,在目前的基本經濟環境下,隨著經濟的逐步企穩,預計CPI數值還會有所回升,但幅度會較小。從整體看,今年能夠維持一個CPI走勢較低的基本特征。”胡遲說,“當然,抑制通脹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各種拉動物價上漲的因素依然值得警惕:農產品是‘靠天吃飯’的。其價格波動性較大。進入秋季后,農產品的供給有可能減少,目前,地震、暴雨等災害性事件的發生比較頻繁,難以預料。從國際上看,美國旱災已經引起全球農產品價格上升,國際油價也在上漲。這類輸入性通脹的外部因素,既是無法預料,也是我們不可控制的。”
九月十月CPI仍會在2%左右
相對于CPI的穩健態勢,中國的PPI(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則仍在一路下滑。PPI從2011年8月的7.3%一路下滑到今年8月份的-3.5%。8月份PPI環比仍下降0.5%,顯現工業價格下滑趨勢在短期內未見好轉。與價格下滑相對應,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8.9%,比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實體經濟中盡管地方投資計劃頻出,但“雷聲大雨點小”,工業生產并未受到明顯提振,而去庫存也遠未結束。
胡遲認為,從目前的經濟形勢看,“穩增長”仍然是宏觀調控最為重要的政策目標。8月中國制造業PMI創9個月新低表明當前經濟仍在下行過程中,而且經濟下行筑底的時間很可能比預計的要長。因此,采取各種措施“穩增長”的確是必要的。下一步宏觀政策的走向還需視經濟的走勢而定。如果CPI基本維持目前低位的態勢,而經濟到了四季度后仍然未有所反彈,預計屆時宏觀調控的加大力度就是大概率事件了。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認為,CPI反彈主要是蔬菜和雞蛋價格推動,但其力量無法持續,預計9~10月CPI仍會在2%左右震蕩。考慮到此前兩次降息效果仍需時間才能顯現,加上發改委剛剛批出萬億項目,預計9月不會調息,逆回購常態化的情況下關注存準率是否下調已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