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投資者眼中,印度可能成為首個失去投資級主權債信評級的金磚國家。在交易定價中,他們甚至已經將該國資產視為“垃圾級”來操作。
有海外媒體21日報道稱,信用違約掉期(CDS)價格暗示,印度的投資風險已經高于越南等新興市場,也遠高于巴西、俄羅斯、中國和南非等金磚國家。
印度政府一直在財政改革方面令人失望,而財政改革也是決定印度能否避免評級被下降的關鍵因素。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在今年4月將印度的主權債信評級展望下調至負面,成為首家下調印度評級展望的信用機構,標普認為印度政府無力推動財政改革,預計兩年內該國被降級的可能性為三分之一。
另外一家評級機構惠譽隨后也在6月下調其評級展望?;葑u稱,印度未來12至24個月的主權評級調降風險高于50%。目前,兩大評級機構給予印度的主權債信評級均為“BBB-”,這是投資級的最低評級。
印度總理辛格上周表示,缺乏共識將導致經濟裹足不前。辛格對印度經濟的看法較為樂觀,他預測印度今年經濟增速將超過6.5%,但也指出需采取更多措施改善民生。
不過,印度的財政問題卻日益嚴重。2011至2012年度,印度政府定下的財政目標為赤字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4.6%,而實際數字超過該目標1.2個百分點,且預計在到2013年3月的當前年度中,赤字與GDP的比率將擴大至6%。根據印度政府的數據,該國在今年4至6月的政府財政赤字升至1.9萬億盧比,高達全財年赤字目標的37.1%。
除了財政問題,印度的經濟增長也面臨通脹等重重難題。在最近一次貨幣政策會議上,印度央行繼續維持基準利率不變,該行稱正努力應對主要新興國家中增速最快的通貨膨脹。不過,印度7月通脹有所緩解,通脹率降至9.86%,汽油價格有所下跌,但部分地區天氣干旱推升了食品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