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來,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fā)布的調查結果將經銷商庫存過高問題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對此,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系會副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經銷商與車企業(yè)的話語權爭奪日益激烈,庫存問題或是經銷商“要挾”廠家的一個手段。
對于下半年,不少車企認為汽車銷售形勢難以好轉。業(yè)內人士也表示,由于車企調整生產計劃希望不大,預計經銷商面臨的庫存問題仍將存在。
庫存增幅明顯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8月20日,具有可比數據的44家汽車行業(yè)上市公司上半年庫存總額為297.02億元,同比增長47.04%;較今年初增長24.27%;較一季度增長7.26%。其中,汽車經銷商類上市公司如國機汽車、亞夏汽車、申華控股、特力A等公司的庫存同比增幅明顯,庫存偏高狀況在國產車和進口車經銷商上都有體現。
區(qū)域性汽車經銷商亞夏汽車上半年庫存較上年同期增長60.84%,較今年初增長39.78%。公司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公司代理經營的汽車品牌逐年增加,相應庫存增加所致。
隨著消費升級趨勢延伸,進口汽車銷量保持穩(wěn)定增長,但由于預期過高,進口車經銷商國機汽車庫存增幅高居行業(yè)榜首。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庫存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16.41倍,較年初增長317.49%。
國機汽車表示,上半年汽車海關進口量為58.9萬輛,同比增長26%;而同期國產汽車產銷量分別同比僅增長4.1%和2.9%。進口車行業(yè)面臨高庫存、終端價格探底及經銷商盈利能力下降局面。此前,供應商對中國市場預期過高,國機汽車對今年進口汽車市場增速預期也高達20%,但市場實際增速放緩,導致存貨增加。
對于下半年,國機汽車表示,由于下半年宏觀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市場需求難以出現大幅度增長,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持續(xù)高預期,將給整個進口汽車市場帶來挑戰(zhàn)和壓力,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公司表示,將與跨國公司溝通,適度調減銷量目標、及時調整產品結構、排量結構和車型結構及時出臺市場促銷政策。
經銷商車企博弈加劇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fā)布的2012年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上半年汽車經銷商庫存量明顯上升,6月份汽車經銷商庫存繼續(xù)攀升,綜合庫存系數達到1.98。抽樣調查涉及的41個品牌中,庫存系數超過2.5的有10家。其中,海馬汽車庫存系數上升至6.71。此外,自主品牌庫存系數明顯高于進口和合資品牌;高庫存品牌占被調查品牌近三分之一。
根據國際通行慣例,庫存系數在0.8至1.2之間處在合理范圍;庫存系數大于1.5時庫存達到警戒水平;庫存系數大于2.5反映庫存過高,經營壓力和風險都非常大。
調查結果顯示,6月合資、進口、自主品牌的汽車經銷商庫存系數分別為1.68、1.81和3.12。其中,進口車品牌庫存系數差異較大,最高的超過6.0。自主品牌的庫存系數相比合資與進口明顯偏高,部分品牌庫存指數超出4.0,市場形勢不容樂觀。
作為流通行業(yè)的代表,流通協會坦言此調查結果是為引起有關部門和汽車生產廠家的充分重視,采取有效措施,緩解當前汽車經銷商庫存壓力。
然而,對于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fā)布的調查結果,中國汽車工業(y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表示,一般情況下,經銷商庫存系數在1.5是正常的;目前明確知道的是,進口車庫存系數確實偏高,引領整個汽車市場打折促銷潮。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則表示,渠道供應商與生產廠家的博弈始終激烈,國內乘用車行業(yè)尤為突出,隨著大的經銷商集團出現和整合力度加強,兩者話語權爭奪日益激烈,庫存問題也作為經銷商要挾廠家手段。但乘用車企業(yè)是地方GDP穩(wěn)增長的核心支柱,廠家減產難以自己做主,絕大部分廠家不可能由于經銷商的抱怨改變產銷節(jié)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