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可謂“禍不單行”,除了史無前例的大停電外,進入雨季卻遲遲不下雨,部分農民正受到旱情的困擾。曾自詡為“大放光芒”的印度,其經濟形勢正明顯惡化。
印度農業部長帕瓦爾表示,今年干旱狀況可能會比2009年更為嚴重,而2009年的旱災是印度近30年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數據顯示,今年印度全國近70%地區的平均降雨量都比往年正常值低,6月1日至今的總降雨量比往年同期少了22%。根據印度總理辦公室日前發表的聲明,受降水減少影響,印度全國農作物播種面積已較去年減少了800萬公頃。
對此,印度政府日前通過一系列措施,將為受旱情影響的320個地區提供價值近200億盧比(約合3.5億美元)的補貼。有消息人士指出,盡管為了防止價格上漲過快,一些商品期貨可能會被暫停,但印度政府預計不會禁止農產品出口,因為印度國內大米和小麥市場依然明顯供大于求。
持續的干旱讓印度的通脹水平迅速攀升。根據官方發布的最新數據,6月份批發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25%,消費價格指數同比漲幅更是達到10.02%。此外,今年以來俄羅斯、美國等國的極端天氣頻發導致農作物大面積歉收,同時全球糧食需求量可能繼續增加,都加大了人們對全球爆發新一輪通脹的擔憂。
除了干旱,印度連續兩天發生大面積停電,顯示該國在經濟高速發展過程中依然長期受到基礎設施落后的困擾和拖累。印度電力系統公司昨日表示,隨著3個全國電路網陸續修復,印度電力系統已全部恢復。不過,有分析人士預計,大面積停電導致的經濟損失將達到數十億美元。
最近半年來,印度經濟的表現也印證了市場的擔心和預測。印度經濟增速在今年第一季度跌至9年來最低點,僅為5.3%,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9.2%。不少專家指出,沒有充足的電力,印度無法維持每年8%以上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干旱可能會影響糧食收成,繼而影響印度今年的經濟表現。
印度經濟面臨種種困難,以致于坊間開始流傳:金磚國家(BRICS)中的“I”不再是印度,而是印度尼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