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特保案”剛剛過去,哥倫比亞反傾銷調查又起。日前,哥倫比亞對中國輪胎啟動反傾銷調查。業內人士建議國內輪胎行業聯合起來,運用法律手段積極謀變,輪胎企業可以“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來應對反傾銷問題。
行業積極應對
6月22日,哥倫比亞貿易、工業及旅游部(以下稱“調查機關”)公告稱,將對進口自中國的子午線卡車及公共汽車輪胎展開反傾銷調查。本次調查的申請人為哥倫比亞的固特異公司和米其林集團旗下的ICOLLNATAS公司。
在立案公告中,調查機關使用固特異公司的輪胎作為認定正常價值的基礎,計算出輪胎的正常價值為12.68美元/千克,而中國產品的平均出口價格為2.66美元/千克,由此指控中國輪胎傾銷幅度為376.69%。
6月11日,中國橡膠工業協會和中國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聯合召開了哥倫比亞卡車客車輪胎反傾銷(預警)應訴工作會議,多家涉案的國內企業參加了會議。根據企業意愿,一旦哥倫比亞對我國卡車客車輪胎進行反傾銷正式立案,國內將組織企業對本案進行行業損害抗辯。
“雖然哥倫比亞市場沒有歐美大,但是,此次反傾銷調查,涉案企業還是挺多的?,F在,行業協會主要做的工作是聯合企業,做整個行業的無損害抗辯。也有一些企業在單獨應對。”中橡協公共關系處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上述工作人員指出,整個抗辯過程將分兩個步驟進行,行業協會和企業同時做。如果行業無損害抗辯成功,輪胎出口企業就不存在傾銷問題;如果不成功,每個企業要單獨應訴反傾銷調查,最后承擔相應稅率。
影響范圍有限
據悉,中國橡膠行業協會對32家企業征求意見,其中有15家企業積極參與,包括風神、S佳通、韓泰、錦湖等領頭企業。
一旦反傾銷調查成立,對國內企業會造成多大影響?多家輪胎行業的上市公司對本報記者稱,“暫時不用擔心”。
S佳通的董秘張翠告訴本報記者,哥倫比亞主要發起的是針對中國卡車客車輪胎的調查,而公司主要產品是乘用車輪胎,輪胎類型不一樣,所以,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基本沒有影響。
風神輪胎投資者關系處相關人士介紹稱,風神輪胎對哥倫比亞的出口規模并不大,但主要擔心哥倫比亞反傾銷調查會引發其他市場的效仿效應。目前,公司正積極準備應對哥倫比亞反傾銷調查的資料。
事實上,據業內人士透露,哥倫比亞此次發起的反傾銷調查,可能主要是針對山東的某家輪胎企業,因為這家企業對哥倫比亞的出口量特別大。
專家建議“走出去”
對于輪胎行業來說,反傾銷調查已經屢見不鮮。據統計,中國輪胎行業現已陸續受到十多個國家的反傾銷調查以及美國、印度的特保調查。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會長范仁德認為,中國自主品牌輪胎出口額度低,橡膠產品品牌影響力薄弱是陷入反傾銷困境的技術性原因。他指出,中國企業應該積極收購國外企業、專利和品牌,建立自主品牌營銷網絡體系, 就近開拓市場或立足當地市場實現直接出口。
杭州中策橡膠相關負責人介紹,境外投資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規避反傾銷,目前公司已經制定了“走出去”戰略,“我們設立國外生產工廠就一個原則,中國什么產品遭遇反傾銷,在境外就生產什么品種的輪胎。”
據悉,杭州中策橡膠在境外的第一家公司馬上就能通過審批,年內就能開工。
事實上,在中外輪胎貿易摩擦中,米其林、普利司通、錦湖等品牌在華生產企業并未受太大影響。雖然這些在華企業的產品也在限制之列,但跨國公司可以通過調整出口輪胎的原產地回旋應對。同時,在海外設有工廠的國內輪胎企業也有效地規避了反傾銷問題。據了解,國產品牌玲瓏輪胎已在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固的營銷網絡,年銷售額在2000萬美元的大客戶就有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