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質上,我們正變得不誠實,而且可能會破壞我們在市場以及監管機構心目中的聲譽。”
根據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上周公布的一份監管文件,2007年12月4日,巴克萊(Barclays)一位銀行家在寫給“E經理”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5年過去了,很明顯,這些預言性話語所涉及的問題——銀行間拆借市場的價格操縱丑聞(監管機構上周揭露了這樁丑聞的巨大規模)——影響巨大,不僅僅是他們的聲譽損失。
巴克萊已總計支付創紀錄的2.9億英鎊罰金,以了結FSA、美國司法部(US Department of Justice)以及美國期貨監管機構——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調查。
如今,這樁丑聞可能會導致該銀行最高管理層倒臺,一些股東、評論人士以及政治人士要求首席執行官鮑勃•戴蒙德(Bob Diamond)下臺(注:戴蒙德已于周二辭職);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幾乎也是一樣的態度。這位英國首相上周四表示:“人們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表現出他們將如何對這些行為負責。”
除了與操縱倫敦銀行間拆借利率(Libor)相關的丑聞過失之外,在很多政治人士和大量普通公眾的眼里,戴蒙德還背負著一個恥辱的印記:他是一位銀行家。(Libor是很多金融產品的一個關鍵參考利率,從信用卡利率到商業貸款定價。)
在很多西方國家,自從此次金融危機于2007年爆發以來,銀行家們就遭人唾棄,人們譴責他們參與造成了此次危機,并且在接受政府紓困和造成股東投資大幅縮水之后,仍然向自己支付巨額薪酬。
讓情況變得更加復雜的是一系列零售金融產品違規銷售的丑聞,其中英國最新也是規模最大的丑聞之一,迫使銀行就違規銷售的支付保護險(payment protection insurance)支付預計60億英鎊的補償金。基本上屬于國有的蘇格蘭皇家銀行(RBS)最近的一次大規模IT故障,導致客戶無法進行基本的銀行業務操作,這更是加劇了公眾對于該行業能力的疑問。
從本質來看,卡梅倫的言論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了政界對于這個行業過度行為日益加劇的憤怒情緒,它仍是英國最大行業之一。而且這個行業也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鄙視,政策制定者(到目前為止)還沒能讓它馴服。
Libor事件加劇了籠罩銀行業的聲譽之災,它可能會在全球范圍內迫使銀行老板們下臺,并加大監管者對這個已陷入困境的行業施加更嚴格監管的決心。
盡管與最近其他丑聞相比,這樁丑聞聽上去更為費解,但Libor有著非常現實的影響,它是全球350萬億美元借款合同條款的基準。Libor由一組銀行根據它們公布的平均銀行間拆借成本確定。但正如監管機構在巴克萊和解協議中公布的文件所顯示的,這個過程在多年間遭到很多銀行的系統性濫用,這種行為從危機之前一直持續至危機期間。
FSA主席特納勛爵(Lord Turner)表示,如果我們假設涉嫌的Libor違規行為在其他類型的交易中并不存在,那么“我們是在自己騙自己”。“其中的玩世不恭和貪婪程度確實令人相當震驚……而且這確實表明,需要大力解決一些非常普遍的文化問題。”
在巴克萊的案例(這將是第一個監管機構進行全面記錄的案例)中,證據顯示,巴克萊違反了銀行內部不同部門之間不得進行信息交流的規定,同時在向利率確定過程提交數據時存在作假的情況。在此次危機之前,交易員就試圖操縱Libor以幫助獲利。在中級管理層的鼓勵下,巴克萊不顧2007年末和2008年初的危機,故意低報拆借利率,以安撫恐慌的投資者。
一名參與向Libor委員會提交拆借利率的員工當時在一份電子郵件中表示:“(E經理)授意我報出比昨天更低的利率……以向外界發出我們并未陷入困境的信號。”
Libor丑聞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過去,預計還有一些銀行也可能遭到罰款。巴克萊是第一家遭遇如此高額罰款的銀行,但瑞銀(UBS)、花旗集團(Citigroup)都在日本受到了懲罰,而匯豐銀行(HSBC)、加拿大皇家銀行(RBC)和蘇格蘭皇家銀行等銀行也在法庭文件中被提及。批評人士表示,Libor市場操縱事件的發生是必然的。在債券、衍生品和大宗商品等許多市場,指數通常都是基于銀行和交易商提交的報價來編制的。這不同于股票衍生品市場,后者根據公眾股票市場上的股票交易情況來定價。因為對于許多債券和衍生品而言,不存在類似股票市場的交易市場,所以定價方式更加不透明——因而也易于被操縱。
此類指數對衍生品市場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數萬億美元的掉期和期貨合約的交易都取決于這些基準價格,它們也決定了抵押貸款和存款等產品的價格水平。這就讓交易員有很大的動力去扭曲價格,以便為自己謀利。
“問題在于,如果沒有一個中心市場來設定價格,大家怎么來定價呢?”休斯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教授克雷格•皮龍(Craig Pirrong)表示,“當有大筆資金被置于風險之下時,各種機制通常就脆弱不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