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PMI持續下滑至7個月低點的50.2%,更逼近榮枯分界點,分項指數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回落幅度均在3個百分點左右,顯示當前經濟發展仍有下行壓力。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國家統計局昨日發布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2%,比5月回落0.2個百分點,創去年11月以來新低,同時也更逼近50%的榮枯分界點。
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同5月相比,產成品庫存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有所上升,其余指數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新出口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購進價格指數回落較明顯,降幅在3個百分點左右。尤需注意的是,新訂單指數、新出口訂單指數、采購量指數等眾多指標均低于50%的榮枯分水嶺,表明內外需仍很疲弱。
對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表示,“新訂單指數、購進價格指數仍在回落,表明影響企業生產預期的因素仍然較多,企業生產恢復預計還需一定時間。”
國家統計局將于7月13日公布二季度GDP數據,由于4、5月份主要經濟數據均不佳,市場普遍預期,經濟繼續下行已成定局,二季度GDP同比增速將會跌破8%,多家機構預測在7.8%左右。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結合歷史數據來看,6月PMI回落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因素,每年6月PMI往往都會有所回落,今年回落幅度為歷年中最低,顯示經濟趨穩的基礎正在形成。
張立群指出,“6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落,但幅度明顯減小,這預示未來經濟增長可能降中趨穩。近期穩增長的政策陸續出臺,投資增長降幅減小,消費實際增長率略有提高,出口增速明顯反彈,這些因素也將支持未來經濟增長降中趨穩的預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也認為,在政策作用下,經濟已有企穩跡象,由于穩增長的政策空間依然存在,下半年經濟形勢將好于上半年。
盡管目前市場對二季度經濟是否見底尚存分歧,但對下半年經濟尤其是臨近年底時經濟會出現反彈抱有信心,分析人士普遍認為,今年經濟增速仍將保持在8%以上,經濟“軟著陸”可期。
此前,為應對經濟下行態勢,央行自去年11月來三次下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并在6月啟動降息。不過,包括花旗、渣打、中金和中信證券等在內多家海內外機構均表示,今后貨幣政策預調微調仍會加強,年內利率有望再降25至50個基點,存款準備金率則再下調2至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