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投資人的樂觀氣氛年中前再次消退
* 普遍的低迷看法,引發極端的相對價格和資產配置
* "尾部風險"對許多基金來說可能是最壞的消息
路透倫敦6月27日電---或許2012年下半年對投資人來說,最大的震撼就是一切安然無恙,世界并沒有分崩離析.
又是一年的銀行業資金緊俏、歐元區債務危機和令人失望的全球成長,而股市和債市也已經來到年中時分,年初的樂觀氣氛已經消退,就和去年及前年的情況一樣.
但在今年,低迷氣氛已然彌漫.歐洲對於控制歐元區債務危機無能為力,成為市場最大的沮喪因素,也有人懷疑,歷經五年的信貸危機,可能已經造成西方經濟萎縮,而且這種情況可能持續十年.
全球成長和獲利預估再次遭下修;歐元區瓦解的可能性,即使沒反映在投資部位上,也普遍存在投資人的腦海中;對於中國和印度等大型新興經濟體硬著陸的憂慮蔓延;而美國明年預算緊縮的可能沖擊也讓人忐忑不安.
沒有人能指責策略師和基金經理過度樂觀.
被突如其來的信用緊縮搞得暈頭轉向後,投資人現在也神經質地對任何負面"尾部風險"作對沖,這類事件或許可能性不高,不過一旦發生沖擊會很大.
但這種堅決的悲觀看法是否已經反映在市場上?而投資人的部位是否向現已呈現負面的現金和最高評級公債實質回報嚴重扭曲?
"要注意尾部風險是一個雙向概念,而我們只是在自擔風險地側重關注不利的那一面,"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策略師David Shairp說,指出旗下的跨資產基金已上調股票相較債券的敞口,且歐股持倉策略從減持轉為增持.
歐債危機以及圍繞美國大選的財政辯論,其迂回曲折很難事先去預言.不過Shairp表示,假設能夠避免最壞的情況,有可能收獲積極的一些因素.
日趨下降但仍為正值的全球通脹率就是其中之一.大宗商品價格回落以及油價同比下降20%,拉低了通脹率.假設這種通縮因素允許各國央行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從而增加消費者的購買力,那麼對於未抱奢望的市場來說,這種結果可能是一大驚喜.
"在投資者惴惴不安且在選擇資產類別時力求避險的時期,若有積極的因素,可能會促使資金回流股市,"Shairp說.
**會有驚喜?**
那麼現在市場上的布倉傾斜程度如何呢?
股價走勢停滯不前.如果剔除樂觀情緒帶動的跳漲和恐慌性下跌的部分,MSCI明晟全球股指回到了2012年初的水平,這也是2010年初的水平.
不過恐懼因素和尾部風險對沖在債市更為明顯.在通脹率處於1.5-1.7%的低水平之下,美國、德國和英國的10年期政府公債收益率(殖利率)今年進一步下降,自2010年初以來已幾乎攔腰斬半.
央行屢次買債、商業銀行面臨的購買更多本國公債的監管壓力,以及養老基金的"去風險化",都是壓低公債收益率的重要因素.但投資者態度的轉變則更為普遍.
據路透5月對基金經理所做調查顯示,全球投資資產配置中的現金部位比重再度勁揚至超過7%,已回到雷曼兄弟垮臺以來未見的水位.
基金經理大舉撤除股票倉位,全球資產配置中股票累計持倉比重在5月跌破50%,至雷曼垮臺導致經濟衰退以來的低點.
但這種資產配置變化對相對估值所產生的影響,引起了很多基金經理的興趣,尤其是在歐洲.歐元危機促使投資人遠走高飛,且打壓區域經濟前景.而這意味著,股票未來相對於高評級政府債券的報酬(即"股票風險溢價")仍遠高於歷史均值.
此外,湯森路透Starmine數據顯示,西歐股票價格目前暗示未來五年每股盈余(EPS)每年降幅超過4%,而東歐股票同期每年降幅超過10%.
"投資人普遍為諸多短期波動及雜音所擾.但假若證諸歷史,我們正處於均值反轉環節的話,當前就有許多股票的估值頗具吸引力,"匯豐全球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策略主管Philip Poole指出.
"價格自此勁揚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現在很難看到這個催化劑,但你必須想到有許多很糟糕的負面消息已然反映在價格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