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雙版納州高度重視橡膠產業發展,將其作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發展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來抓。通過多年的探索和積累,逐步建立了科學種植、規范管理,引進和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加強病蟲害預測防治等一整套措施,全州橡膠產業在種植、管理、產量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為我國橡膠事業的發展,以及國民經濟建設和邊疆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為加強天然橡膠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開發利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結合自治州實際,《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膠管理條例》于1992年經州第八屆人代會通過實施。經過多年的發展,為使《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膠管理條例》適用于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又于2011年修訂后重新頒布實施。新《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天然橡膠管理條例》頒布實施后,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劃撥專項經費推動其貫徹實施,全州共印制宣傳冊約10萬冊,通過廣播、電視、培訓、發放宣傳冊等方式進行宣傳,深入鄉鎮、企業,進村入戶,不斷擴大宣傳面,形成全州學習貫徹天然橡膠管理條例的濃厚氛圍。
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圍繞龍頭建基地,著力優質建基地”的要求,西雙版納州實施了以“低產低質膠園改造,高產優質示范,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健全植保防病體系”等為主要內容的橡膠科技整村推進工程,促進優質天然橡膠基地的建設。從2007年起,每年完成萬名膠農技術培訓,累計培訓膠農5萬余人;積極開展膠工技能比武大賽,民營膠從過去兩年開展一次變為現在的每年開展一次,民營膠工的割膠技能水平不斷提高;組織做好每年暴發流行的橡膠樹白粉病及蟲害防治工作;從2008年起,每年開展2萬畝低產低質膠園改造。2011年以來,每年開展3萬畝速生高產優質示范膠園建設;從2006年起開展橡膠良種補貼工作,累計發放補貼資金1500萬元;從2009年開始推行環境友好型生態膠園試點工作。
為推動橡膠產業轉型升級,全州有20余家橡膠加工企業累計共投資1.6億元開展節能減排和生產工藝技術改造。通過購買、兼并或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使生產工藝落后、規模小、環保水平低、資金實力弱的小膠廠逐步成為大膠廠的“第一車間”。利用行政法規手段對城鎮附近的小膠廠、旅游交通沿線和景區附近的膠廠,依照相關法規逐步搬遷或關停。2008年開始對機場附近和景洪城區周邊的11座膠廠進行合并搬遷工作。目前,此項工作已基本完成。
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加強營銷、打造品牌成為廣大橡膠企業的共識。橡膠產業著力品種優化調整,推動原料加工增值轉變。西雙版納中化橡膠公司依托中華國際強有力的營銷力,拓展規模,提升品質。公司研發TSR系列產品(占其總量的40%),成為高端輪胎商爭搶的優質原料,該企業試制成功的CV60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景陽公司順應農場體制改革,整合墾區國有制膠廠,著力加強現場管理,提高產品質量,保證“云象”“金鳳”“東風”橡膠知名品牌的品質。曼列膠廠是普利司通(中國)公司在西雙版納州的唯一民營橡膠供貨商。西雙版納眾聯橡膠有限公司研發的系列減振橡膠產品已通過本田、豐田汽車生產商的認證;各橡膠企業還注重研發新產品,在研究和已完成的項目共8個,其中與中礦橡塑集團北京研發中心合作研發的液相橡膠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與此同時,西雙版納州認真推進落實橋頭堡戰略決策,一批深加工先進企業的引進,帶動了走出去發展,開展區域合作取得初步成效。2011年,暻勐橡膠公司在泰國南部橡膠主產區董里府昔高縣成立卓威橡膠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建設了一座年生產干膠5萬噸的橡膠加工廠,于12月底試產成功。云錳集團擬投資5億元利用境外原料開展輪胎專用膠及橡膠制品深加工項目,完成了項目總規、可研、環評、地勘等工作。該集團在老撾普卡縣投資5000萬元的2萬噸/年標準膠廠項目,擬于今年7月建成投產。際華集團和意大利倍耐力集團公司合作的天然橡膠產業園項目也與州政府簽訂了意向合作協議。
西雙版納州還積極構建橡膠產業服務平臺。2011年投資200多萬元的天然橡膠電子商務交易中心建成運行以來,已有13戶企業在平臺掛單交易7萬多噸,完成銷售總額23億元。50萬畝天然橡膠保險試點工作在今年內即將推行。注資1000萬元的景洪市田野小額貸款公司成立,中國平安保險西雙版納金融資產商品交易所成立,擬把天然橡膠作為上市產品。國家橡膠及乳膠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通過了國家質監總局的驗收,橡膠氣象中心申報了“風云3B衛星資料在橡膠寒害監測中的應用研究”項目,著力進一步提升氣象科技服務橡膠產業的能力。
據悉,2011年末,全州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為431萬畝,已開割投產230萬畝,全年干膠產量28.3萬噸,同比增長11%。全州直接從事橡膠產業的人員有13萬人,涉及全州農村農業人口近40萬人。在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5327元中,天然橡膠占54%,為288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