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并不是現在才爆發,中資銀行也一直都在減持歐洲的一些高風險債券。”一家國有大行戰略發展部人士透露。
“現在最大的策略,就是不持有。”當記者問及目前銀行對歐洲的債券持有情況時,某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人士如是稱。
“減持!避險!不碰!”在記者的采訪中,無論是歐洲的國債還是機構債券,這三個詞語是不少金融機構提的最多的。自歐債危機爆發以來,中國的金融機構都在不斷減持歐洲高風險債券,這一點可以從中資銀行(主要集中在工、農、中、建四大行)近年來對歐債的減持情況可以看出。
目前銀行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在歐債投資方面的策略,據記者了解,仍然以減持或者“按兵不動”為主要趨勢。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分析認為,風險低的投資品種其收益可能會低,高風險則對應高收益,各個銀行風險偏好和風險的側重點不同,在外幣債券的投資策略上會有不同。他認為,面對希臘退出歐元區風險凸顯的時候,中資的金融機構在外幣債券投資方面,還應該緊密關注可能存在的一些間接風險。
回避“歐豬五國”債券
上述某股份制銀行金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該行一直以來都沒有配置歐債作為投資。希臘退出歐元區或者不退出歐元區,歐債危機都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因此可能在長時間內,該行也不會考慮持有歐債。相反,隨著美國經濟各方面的有所好轉,美債可能是未來考慮投資的方向。
“歐債危機并不是現在才爆發,中資銀行也一直都在減持歐洲的一些高風險債券,現在我們已經沒有持有希臘等國家的債券。目前對希臘退出歐元區的風險討論,可能會增加持有歐債的金融機構對風險的敏感度,減持歐債可能是趨勢。”一家國有大行戰略發展部人士對本報記者如是表示。
“加強市場風險管控,全部減持歐洲五國高風險債券。”在2011年度業績報告中,中國銀行行長李禮輝在致辭里面如是稱。這里所指的歐洲五國是希臘、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和西班牙,俗稱“歐豬五國”。
根據中行相關年報,截至2009年末,該行持有歐洲五國政府以及各類機構的債券規模為70.2億元人民幣。其中持有意大利政府發行的債券23.6億元和金融機構發行的債券20.64億元,合計44.24億元,是當時該行持有歐洲五國債券的最大規模。
2011年,中行面對復雜多變的全球金融市場環境,繼續壓縮高風險證券化產品,全部減持了歐洲五國高風險債券。
到2012年一季度末,中行持有歐洲各國政府及各類機構發行債券賬面價值折合人民幣663.65億元,較上年末減少了177.56億元。其中英國、德國、荷蘭、法國和瑞士五國相關債券賬面價值折合人民幣641.2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37.26億元,占比達到96.63%。
根據四大行2012年的一季度報和2011年年度業績報告,到去年年底,除了建設銀行仍持有賬面價值為0.13億美元(折合人民幣0.82 億元)的西班牙政府及各類機構發行債券外,其他銀行均不再持有希臘、葡萄牙、愛爾蘭、意大利、西班牙“歐豬五國”的任何債券。實際上,建行所持有的上述西班牙債券已經于2012年1月份到期。
建行稱,去年堅持穩健審慎的投資交易策略,積極應對歐債危機,對高風險債券進行擇機減持,優化外幣債券投資的國家和行業分布。工行也表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升級,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多變,該行擇機處置了部分風險較高的外幣債券。
此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資銀行人士也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外資銀行對于歐洲債券的持有也是非常謹慎。歐債危機難以短時間恢復的話,不論是歐洲國家的國債還是金融機構的債券,可能都難以被市場看好。
中資銀行牽連甚少
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概率有多大?這個問題更加重了歐債危機上空的陰霾,而這個問題的答案也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目前仍然持有歐債的部分中國金融機構。
“短期內退出的風險可能性會比較小,我們認為在15%~20%,是一個小概率事件。近期的大選之后,退出的概率會更加明顯一些。”某外資金融機構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目前來看,無論希臘退出歐元區與否,都不會看好歐債。
據了解,該機構對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概率分析仍屬于較為樂觀的。摩根大通近期發布的預測則認為,希臘退出歐元區的概率達到50%,而花旗銀行的預測則達到75%。花旗稱,某些情況下,希臘退出非常可能,歐元將長期承壓。
該外資金融機構負責人表示,如果說希臘的退出對中國持有歐債的影響,主要可能會體現在其會牽連到其他國家,比如德國或者法國等,可能會導致這些國家債券的利率出現波動。
“即使希臘退出歐元區,最為嚴重的情況,可能會阻礙歐洲一體化的進程,這樣也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債券的收益情況。對于中資銀行持有的這些歐洲債券而言,影響不會太大。”上述國有大行戰略發展部人士告訴記者。
農行年報稱,截至2011 年末,該行自營外幣債券投資規模為64.11 億美元,不持有希臘、愛爾蘭、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五國的債券,持有其他歐洲主權國家發行的債券到期日臨近,風險狀況較為穩定,不會對本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同期,建行持有的外幣債券投資組合賬面價值81.35 億美元(折合人民幣512.07 億元),較上年減少10.91 億美元,降幅11.83%。建行稱,主要是根據國際金融市場形勢變化,擇機減持高風險債券。同時,由于外幣債券占資產總額比例很小,其市場價值波動對盈利影響不大。
“就我個人了解而言,持有歐債對中資銀行的整體風險不是特別大。本身這些銀行在做國際投資的時候,對投資風險都是非常謹慎的。同時,持有的規模不大,這些年來也在做一些減持,問題不大。”上述外資銀行人士表示。
宗良也認為,即使希臘退出歐元區,對中資銀行持有的債券影響也不會太大。但是,在中資銀行持有的債券當中,比如說美國相關機構的債券,應該緊密跟蹤這些機構是否與希臘等債務危機有較大牽連,中資銀行應該關注這些間接存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