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商務部例行發布會上通報了2012年1-4月份我國商務工作運行的有關情況。
4月份外貿進出口的增幅繼續回落。據海關統計,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1671.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其中出口5932.4億美元,增長6.9%;進口5739.4億美元,增長5.1%;累計貿易順差為193億美元。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稱:“今年前三個月的貿易順差累計只有6.6億美元,占一季度進出口總額8600億美元的不到千分之一,是十幾年來同一時期貿易順差規模最小的,這表明外貿進出口已經進一步趨于基本平衡。”
而回落的原因仍然是多因素相互疊加作用產生的,是今年以來外貿相對低速增長的繼續。原因包括外需萎縮、國內要素成本上升,以及貿易摩擦增多等導致外貿出口低速增長的因素仍然存在,針對大家比較關心的4月份外貿出口增速比3月份又降了一些的情況,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除了剛才講的因素以外,還有幾個特別的因素。
第一,外需更加低迷。外需情況比我們預計的還要低,還要差,特別是作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歐盟的需求嚴重下降。4月當月,我國對歐盟出口負增長2%,因為歐盟是我們第一大出口市場,這個下降對我們總體出口的增長有很大的負影響。這也是今年以來,我們中國對歐盟的出口連續4個月出現同比下降。
第二,價格的原因。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的影響,4月份我們的出口商品價格也比3月有所下降。
第三,節假日的因素。節日增多,工作日減少也造成了一定影響。
然而,進口增幅下降的原因,仍然是前幾個月向大家報告的三大因素:一是國內的需求放緩,二是加工貿易增速降低,三是大宗商品價格回落。
本屆廣交會累計到會采購商近21萬人,來自213個國家和地區,同期增長0.23%。累計出口成交360.3億美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4.8%和2.3%。從海關統計的進出口數據和廣交會成交數據來看,外貿形勢依然比較嚴峻。
“但是4月份的進出口增長情況總體還是在預料的區間,我們對總體形勢不樂觀,但也不悲觀。如果世界經濟不進一步惡化,國外需求不出現大的逆轉,我們認為全年外貿增長可能是“前低、中穩、后高”這樣一個發展態勢。只要落實好穩定外貿增長的政策,努力做好我們的工作,我們仍然有信心,并且有希望實現全年預定的外貿發展目標。”沈丹陽表示。
關于備受關注的外貿形勢問題,沈丹陽分析稱,我們很高興的看到,今年的外貿結構調整繼續取得明顯的進展。
此外,由于大力引導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轉移,雖然加工貿易總體增速和在全國貿易中的比重都明顯下降,但河南、四川、重慶、廣西、江西等中西部省份的出口高速增長,前4個月中部出口比增23.6%,西部比增39.9%。這些都是很好的現象。至于貿易方式結構、貿易主體結構、貿易條件等,很多情況都反映出我們轉方式、調結構的指標出現了進一步優化的趨勢。
他還預期:“今后幾個月乃至全年每個月,進出口在平衡線上下有一定的波動,個別月順差,個別月逆差,都是正常的。也有專家把這種現象說成是動態平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