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區域及主要新興經濟體內,整體經濟形勢依舊向好,但不同經濟體的經濟活動呈現背離景象。
按照OECD昨日發布的3月份綜合領先指數來看,中國經濟已經在去年年末重獲增長動力,遠離了去年10月份的短期拐點,其3月份的綜合領先指數為103.4,連續5個月保持增長。但歐元區的法國和意大利的經濟指數則顯現經濟放緩并低于長期趨勢。而日本和美國的綜合領先指數表現出更有力的改善情況并指向經濟擴張。德國以及其他歐元區國家的綜合領先指數則出現輕微改善的跡象。
對于目前經濟體之間不同的復蘇狀況,黑石顧問合伙人公司副董事長拜倫·韋恩(Byron R.Wien)昨日進一步分析認為,美國正在經歷較為溫和的經濟復蘇,其經濟實質增長率超過2%。在歐洲,擁有貿易盈余的國家,如法國、德國和比利時、荷蘭及盧森堡的經濟增長也較為適度。其余的擁有貿易赤字的歐盟國家則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衰退。2012年,歐洲作為一個整體,在最好的情況下將會出現輕微的經濟增長,而在最壞的情況下,則可能出現中度的經濟衰退,其中希臘和西班牙這樣的國家很可能面對一段更為困難的時期。
事實上,2012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大選年,法國和俄羅斯已經實現了政府更迭,接下來美國也會迎來大選。特別對于西方發達國家來說,新舊政治領袖的不同經濟政策可能對本國經濟復蘇帶來波動。
韋恩表示,對于歐洲已經脆弱的經濟形勢,法國政治領袖的變更是其中的一個風險,因為奧朗德反對薩科齊之前已經同意的財政緊縮計劃。薩科齊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之間已經形成了微妙的經濟伙伴關系,他們一直是創造了歐洲復興藍圖的領導人。而法國新總統奧朗德和默克爾之間則不太可能出現類似的和諧關系。
但一些熟悉法國政治進程的人認為,奧朗德不是一個極端主義者,他所提出的一部分觀點只是為了贏得政治上的支持,奧朗德當選后有可能并不會推動這些觀點的施行。和許多法國人一樣,奧朗德認為嚴厲的緊縮將把國家帶入痛苦的經濟衰退。
目前,美國對于是否采取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QE3)還是舉棋不定。美聯儲官員表示,會密切關注經濟數據,如果需要額外的流動性注入,央行會采取必要措施。
韋恩表示,2014年前美國的利率都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歐洲方面則表示不愿意提供更多的流動性,然而對于各經濟體的財政援助似乎仍陸續進行著。目前真正的問題是,歐洲和美國是否已經沉溺于貨幣寬松政策,以及這些發達經濟體是否可以在沒有持續寬松貨幣政策的環境下維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