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下稱“人民銀行”)昨日發布公告指出,4月23日人民銀行在華盛頓與世界銀行簽署代理投資協議,其中包括《中國人民銀行代理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代理投資協議》以及《中國人民銀行代理國際開發協會(IDA)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代理投資協議》。
早在2010年8月,人民銀行就曾發布《關于境外人民幣清算行等三類機構運用人民幣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規定,香港、澳門地區人民幣業務清算行、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境外參加銀行和境外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這三類機構都可以申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進行投資。
而此次世界銀行作為簽約主體,符合上述《通知》規定的三類機構范疇。
去年年底奧地利央行曾和人民銀行簽署了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代理協議。不過,當時奧地利央行獲準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代理投資資格,并不是直接開戶,而是通過人民銀行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托管賬戶進行代理交易。
商務部國際經濟貿易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表示:“這個協議反映了國內金融市場開放度的提高,說明銀行間債券市場日益對境外機構放開。”
目前資本項目放開、人民幣國際化推進正當其時,央行此舉,不禁使人再次猜測是不是推動資本項目放開相關政策的一部分。
業內普遍認為,此舉擴展了人民幣資金的投資渠道,有利于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國際結算的吸引力。
就在上個月,日本財務大臣安住淳宣布,經中國相關部門許可,日本獲準最多可購入650億元人民幣(相當于103億美元或8450億日元)中國國債。
“因為諸如世界銀行、IMF這些國際金融組織,投資證券市場只投資可兌換、可以用作儲備貨幣的貨幣。所以此舉體現了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的提升。”梅新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