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4月,央行首期公開市場操作明顯縮量,央票依舊缺席,正回購減至50億元。分析人士稱,每年的4月份至8月份都是財政性存款上繳高峰,通過央行層面回籠流動性的必要性也將隨之減弱。
央行公告稱,昨日實施了50億元91天期限正回購,利率持穩于3.14%。由于周一至周三為清明節假期休市,本周到期資金300億,唯一的一次公開市場操作結束后,已實現當周凈投放資金250億元。而由于利差倒掛等原因,央票依舊沒有出現在央行操作計劃中。
受訪人士認為,財政存款、外匯占款等因素是制約二季度資金面的最大變量之一。光大銀行首席宏觀分析師盛宏清表示,從歷史統計來看,每年年末財政部門都會將存放于央行的國庫資金集中釋放至商業銀行,但次年春節過后的4月份開始,這一流向又逐漸反轉,體現為銀行體系資金上繳至財政部門。記者發現,近幾年來的4月份至8月份,該金額均基本呈現連續新增的態勢。同時,近三年的繳款最高或次高月份分別為2009年5月的4474億元、2010年5月的3853億元(次高)和2011年7月的4592億元。
除上述季節性因素之外,經濟增速變動的不確定性也需要貨幣部門保持一種微調狀態,逆周期的流動性操作將是較好的選擇。對此,南京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黃艷紅認為,央行的目標應是維持社會流動性適度寬松,在經濟增長穩步回落的過程中,力圖通過降低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恢復盈利能力。黃艷紅指出,二季度開始,除了財政存款這一確定因素外,尚具不確定性的外匯占款因素將成為央行數量型調控的最主要指標,準備金率何時下調也將視此而定。
盡管昨日回籠力度明顯減弱,但銀行間市場回購利率卻出現了一定程度上漲,隔夜至14天期限資金價格漲幅在39~54個基點之間。上海農商銀行資深債券交易員丁平告訴記者,由于剛過去的3月末各大銀行拉存款導致考核基數變大,昨日恰逢每月例行(5日、15日及25日)的準備金調整(補繳或補退),銀行短時內頭寸需求較大,資金價格因此走高。丁平認為,總體上月初的流動性不會太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