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惜貸、油價高企推高通脹、財政緊縮計劃影響經濟增長等問題又開始折磨歐洲了。3月20日,日本媒體警告稱,歐洲銀行滯貸可能影響世界經濟。此前一天,歐洲央行管理委員會成員諾沃特尼也表示,經濟決策者目前面臨的一大挑戰是要確保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不會演變成新一輪銀行業危機。此外,高油價可能推高該地區通脹率。
美國拒絕援助歐洲
歐元區成員國2012年需要償還的公共債務規模為1.5萬億歐元,緊縮財政雖然是各國的首要任務,但參差不齊的經濟發展還在制約著財政統一進程。國際評級機構穆迪3月20日表示,西班牙財政預算前景依然備受挑戰,今年必須實施大規模的財政整頓督促該國進一步開展結構性改革。
債務危機狀況復雜,為了以身作則安定市場情緒,德國聯邦政府3月20日決定,將2013年-2016年間的新債務從原計劃的730億歐元大幅削減至456億歐元。分析人士稱,德國一貫以恪守財政紀律著稱,督促歐元區成員國嚴格把財政赤字比例控制在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所規定的占國內生產總值3%以下的水平。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德國本身的財政赤字水平也數次超過3%的上限,此番削減近300億歐元債務,也是為了后期能進一步施壓歐元區其他成員國政府。
歐元區債務危機的最新動態也牽動著很多國家的神經。當地時間3月19日,美國財政部長蓋特納在對國會的證詞中表示,歐盟財政緊縮不能以扼殺經濟增長為代價。他指出,在通往財政可持續性的漫長艱難道路上,歐洲僅處于初期階段。“若每次經濟增長令人失望,政府立即被迫削減支出或加稅,以彌補經濟增長疲軟對赤字的影響,那么全球可能陷入減支計劃扼殺增長的負面循環。”
與此同時,蓋特納指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目前擁有充裕的財政資源,美國無意向IMF提供更多資金來救助歐元區。
歐式金融危機逼近
雖然歐洲央行進行了專門針對銀行業的兩輪量化寬松,但許多銀行仍然控制向企業放貸。《日本經濟新聞》對歐洲的銀行業發出警告稱,歐洲銀行的滯貸現象可能影響世界經濟。傳統意義上,歐洲銀行貸款多于存款,其存貸率為120%-130%,不足部分可以通過市場融資籌集。但據歐洲央行統計,今年1月,歐元區銀行的存貸率跌破116%,原因是債務危機導致銀行在市場上的信用下降,難以借低利率政策來籌措資金,導致銀行惜貸。日本研究機構人員指出,預計未來歐洲銀行業的存貸率還將進一步下降,歐元區的存貸率將降至100%,貸款將減少約3萬億美元。
德國商業銀行已經凍結了除德國與荷蘭以外的新的貸款融資,這種滯貸現象很有可能會蔓延至整個歐元區。20世紀90年代后期,日本就曾發生過滯貸現象,當時存貸率從約115%降至約74%。次貸危機爆發后,美國存貸率從110%降至約81%。如果歐元區存貸率降至日美當時水平,這意味著世界將迎來歐式金融危機。日本研究機構測算,歐洲銀行存貸率下降10%,歐盟和新興國家經濟實際增長率將分別減少0.81%和0.59%。
英國媒體報道稱,當地時間3月20日,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要啟動200億英鎊的小型企業刺激計劃。這項計劃會通過蘇格蘭皇家銀行、萊斯銀行、巴克萊銀行以貼息貸款的形式發放給該國小型企業。英國財政部稱,銀行將獲得約50億英鎊的政府擔保資金,每家銀行最少將分配到1億英鎊。但匯豐銀行稱,不會參與這項信貸寬松計劃。該行表示,銀行貸款主要依賴于存款資金,而不是批發市場,參與信貸寬松計劃可能潛在推高銀行借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