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貨幣由泰國中央銀行泰國銀行發行。有 5、10、20、50、60、100、500銖及50薩當等面額,還有5、10、25、50薩當及1、5、10銖鑄幣,輔幣及進位為1銖等于100薩當。目前流通的有5、10、20、50、100及500銖等六種面額的紙幣和5、10、25、50薩當及1、5銖六種鑄幣。每種鑄市的正面均鑄有泰王“普密蓬·阿杜德”頭像。
泰國貨幣面額
1937年,泰銖官價為2.17~2.18銖等于1美元。1946年5月規定官方匯率為:9.95銖等于1美元,40銖等于1英鎊。1947年3月,泰政府承認了自由市場匯率,并對進出口貿易結算采用差別匯率,由9.95到23.60 銖等于1美元。1949年9月18日英鎊貶值,9月26日泰銖隨同貶值30.5%,對美元官價貶為12.50銖等于1美元,自由市場匯率為23. 54銖等于1美元。1955年3月,泰銖再次貶值。1963年公布泰銖含金量為0.0427245克,官方匯率為1美元等于20.80銖,同時停上實行浮動匯率。
自1971年起,隨著美元停止自由兌換及貶值,泰銑也不斷貶值。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貶值后,泰政府于1973年2月14日宣布依然同美元官方匯率掛鉤,即隨美元貶值10%。
1973年4月10日,公布泰銖含金量降為 0.0354164克,7月15日再次宣布泰銖含金量升至0.0368311克,官方匯率改為1美元等于20銖。1978年3月8日,政府宣布泰銖同美元脫鉤,改與一攬于貨幣掛鉤,外匯平準基金會每人宣布泰銖對美元的買入及賣出價,并對商業銀行的外匯買賣價格作出限制。1984年11月5日,泰銖貶值14.8%,官方匯率為1美元兌27.15銖,之后泰銖有所升值,1990年年底價為1美元兌25.290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