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經濟學家很懂得如何抓住讀者的眼球,匯豐的簡世勛便是其中的一位。日前,他在向匯豐客戶發布的策略報告中表示,“石油將是下一個希臘。”
這個論斷可謂簡單明了。在人們對希臘可能無序違約的焦慮減輕之際,油價飆升又對脆弱的經濟復蘇構成了新的威脅。原油價格已升至每桶125美元。
首先,關于目前油價為什么持續上漲,這個問題有待討論。油價今年迄今已上漲約16%。人們很容易就想到了伊朗及其周邊地區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但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次要因素,即歐洲、英國、美國和日本都在實行量化寬松政策。正如簡世勛所指出的,如果紙幣的供應量不斷增加,那么相對于其他價值儲存工具(比如石油)而言,紙幣就會貶值盡管某些央行官員堅稱量化寬松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之間基本上沒有關聯。
起作用的還有一些更長期的因素,比如全球經濟實力由西方向南方和東方轉移。新興世界的民眾不那么富有,相對來說把錢更多花在購買燃料和食品之類的商品上。全球增長格局的轉變,預示著石油需求將繼續增長。
接下來的問題是,油價能漲到什么樣的高位。如果中東地區出現大規模的政治動蕩,根據過去40年發生的各種戰爭和石油危機,我們有一定把握對這個問題作出推測。簡世勛表示,“想像一下油價漲到每桶150美元、甚至200美元。”一些更容易激動的人預測還會更高。
政治因素引發的油價危機在本質上可以視作暫時性的危機(可以通過政治途徑來化解),但簡世勛關注的是更長期的供需變化:“如果當前的全球需求趨勢延續下去,到2035年,中國一個國家的石油消耗量就有可能相當于今天全球的石油產量。僅此一點,應該就足以支撐住油價。”
投資者應當采取何種對策?簡單來說就是“謹慎為妙”。
油價上漲本身對股市不一定構成利空,因為價格上漲可能至少部分源于經濟增長導致的需求增加。另外股票市場中不同板塊與原油價格走勢的關聯性大不相同原油價格上漲,對石油、天然氣和礦業板塊構成利好,而對制藥、食品和飲料板塊構成利空。此外,正如瑞銀股票策略師馬修·吉爾曼所指出的,重要的是要記住,在富時100指數的成份股當中,石油和天然氣公司占了整整20%。
把你的現金挪個窩兒如何?簡世勛有一個絕妙的說法:“油價高漲的世界,就是挪威克朗當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