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銀監會最新《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披露,2011年商業銀行盈利水平實現歷史最高水平,凈利潤同比增長36.3%,達到10412 億元。同時,銀行體系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較去年同比實現雙降,但四季度的不良貸款余額與不良貸款率較三季度均環比上升。
不良余額由三季度末的4078 億增至4279 億,上升幅度為4.9%,不良貸款率由三季度末的0.9%提高至1.0%,主要表現為次級類貸款的上升。其中農村商業銀行不良余額環比上升幅度達14.8%。
這是2005年以來的首次不良“雙升”。中金公司銀行業研究報告稱,如果考慮到四季度一般是銀行不良貸款核銷最多的季度,則四季度不良貸款實際上升幅度將大于4.9%。
資產質量拐點已至?
四季度環比新增次級貸款189億元,占新增不良貸款比例達90%。可疑類、損失類貸款則小幅度上升。
2011 年四季度商業銀行的4279億元不良貸款余額中,次級類貸款、可疑類貸款、損失類貸款余額分別為1725 億元、1883 億元、670 億元。
分機構來看,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商行、農村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環比上升,四季度較三季度分別增加117億元、32億元、9億元、44億元,上升幅度最低為大型銀行的2.7%,最高為農村商業銀行上升14.8%。外資銀行不良余額、不良率環比維持不變。
從貸款五級分類來看,不良余額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次級類貸款的上升。
四季度環比新增次級貸款189億元,占新增不良貸款比例達90%。可疑類、損失類貸款則小幅度上升。
四季度環比數據終將銀行業資產質量持續數年的“雙降”神話打破。不過,與去年同期相比,不良仍然延續了雙降趨勢,但速度明顯放緩。粗略計算,2011年末不良余額同比下降1.3%,不良率同比下降了0.1個百分點至1.0%。
這是否是銀行業資產質量出現拐點的一個信號?中金公司發表研究報告認為“不良貸款周期已至”。
一位受訪的銀行業人士認為,2012年銀行不良貸款持續雙降的壓力很大。作為經濟周期行業,如果國際經濟形勢往下走、國內潛在經濟增速下降,則不良上升的風險會顯現出來。他認為,影響今年銀行業資產質量的主要因素與去年四季度相同,主要是經濟整體的變化,“一方面是出口的問題,另一方面是房地產下行風險,這些有可能在銀行的資產質量上反映出來。”
中國銀行業不良率水平目前已是歷年來的最好成績,資產質量經過多年持續優化后,回旋空間較小,從1%左右的基數上出現拐點,也不足為奇。
“不可能持續下降,過去幾年不良率下降很大的原因是大量新增貸款投放,做大了貸款余額的分母。”農業銀行戰略研究部分析師付兵濤認為,“目前銀行業已經是一個合理的水平,無限趨近于零是不現實的,(這個基數)再往下降比較難。”
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未來不良貸款余額有可能持續微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存量不良的核銷變得更加困難。“總體而言,不良貸款占總貸款的比例非常低,風險仍在可控范圍內。”
警惕存量貸款風險暴露
然而,銀行業是否就此會進入不良貸款的上行周期仍需觀察。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不良貸款上升主要來源于關注類貸款。付兵濤分析,數據的變化可能是銀行基于宏觀經濟形勢的變化,出于更加謹慎的態度,進行貸款五級分類的調整,“前瞻性地把一些貸款從關注類轉到可疑類。”他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不能認為不良貸款周期出現,“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一年,則說明進入不良周期了。”
中信證券20日發布的研究報告表示,可疑類及損失類的占比相對穩定,表明銀行業資產質量向下遷徙尚處于初期。中信證券預計,2011年末關注類貸款、逾期貸款也可能出現一定程度的上升。而風險控制能力較弱、中小型占比集中的機構風險偏大。
中信證券還表示,預計今年一季度資產質量壓力較為突出,行業不良余額與不良率“雙升”概率較大,導致撥備覆蓋率可能小幅下降至260%-270%。“2012年資產質量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暫維持不良貸款余額溫和上升10%-15%的判斷。”
根據銀監會統計,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011年底從三季度末的271%進一步上升至278%。
除宏觀經濟下滑風險影響商業銀行不良率持續改善外,另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因素是,巨額的新增貸款投放形成的存量貸款風險正在逐年積累,今年可能有所顯現。
經粗略統計,從存量貸款來看,1949年到2007年58年間,中國銀行業放貸規模只有26萬億,而從2008年到2011年放了30萬億,58年的貸款總額不及后面四年。
一位監管機構人士在今年年初的一次監管工作會議上指出,58年的不良貸款,國家進行了三次不良剝離,共計3.3萬億,最近四年的巨額信貸投放未進行過剝離,這是一個不斷累積不良的過程。
為什么現在看不到風險暴露?他表示,“中長期貸款期限延長掩蓋了逾期風險。”
在年度監管工作會議上,銀監會提出,要做實貸款風險分類,盡快摸清風險底數,真實暴露風險;要求加強數據質量管理,加強對資產分類真實性的監管核查,確保貸款五級分類準確無誤。這有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的數據更多地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