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愈演愈烈
多國政府首腦換人
進入2011年,已經持續一年多的歐債危機愈演愈烈。三大評級機構不斷下調有關國家信用評級,使得歐債問題日趨惡化。從愛爾蘭到葡萄牙,再到希臘、意大利和西班牙,不到一年時間,上述五國均更換了政府首腦,寄望新首腦能扭轉危機。為抗議財政緊縮方案和經濟不景氣, 希臘、西班牙等多國民眾涌上街頭游行示威。
美國主權評級下調
全球市場劇烈動蕩
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公司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信用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喪失3A主權信用評級,引起了國際市場動蕩。道指8月8日收盤狂瀉630點。接下來的幾天內,韓國股市數度因為暴跌暫停交易,澳洲及印度等多個市場一度從新近高點回落超過20%,達到了熊市的統計標準。
大宗商品價格大幅震蕩
油價金價坐過山車
受中東局勢、尤其是利比亞戰亂的影響,油價金價輪番坐上“過山車”。紐約原油在4月8日收報113美元,創下2008年9月即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收盤價。到9月下旬,紐約原油跌破80美元,較年內高點回落超過30%;進入四季度,油價又回升至100美元附近。8月底,金價攻下1900美元的高地,9月底又跌破1600美元。另外,由于需求放緩及產能過剩,今年國際鐵礦石價格亦大跌。
地震重創日本經濟
日經指數遭受“核輻射”
3月11日下午,日本發生特大地震,并引起核泄漏危機,引發全球股市恐慌性暴跌。日經指數震后三個交易日內狂瀉17.5%,至今未恢復至震前水平。全球市場亦無一幸免,港股3月15日盤中一度跌逾千點。日本央行在地震后11天內累計向市場注資42萬億日元,規模幾乎可以和美聯儲6000億美元的QE2媲美。
大中華區領跑全球IPO
中概股頻遭做空
安永日前發布報告稱,今年包括香港和內地市場在內的大中華區繼續領跑全球首次公開發行(IPO)市場,大中華區合計融資額占據全球四成,融資總額達679億美元。
今年以來,做空機構渾水和香櫞頻頻發難,已經有67家中國概念股遭到不同程度唱空,其中46家中國概念股因此被迫退市或停牌。
經濟低迷引發動蕩
“占領華爾街”活動蔓延
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國紐約曼哈頓,試圖占領華爾街,此后,抗議浪潮向洛杉磯、波士頓、芝加哥、華盛頓、英國倫敦、加拿大溫哥華等82個國家951個大城市蔓延。此次活動意在表達對金融制度偏袒權貴和富人的不滿,聲討引發金融海嘯的禍首。
美聯儲“扭轉操作”
六大央行聯手救市
9月,美聯儲宣布以賣短買長的方式調整所持美國國債結構,這一舉措實際上相當于延長了美聯儲持有的4000億美元國債的期限,也就是所謂的“扭轉操作”。而歐洲央行今年兩次加息,但在歐洲央行新行長德拉吉上任后不久就兩次宣布降息。
12月,在中國宣布調降存款準備金率之后,包括美聯儲、歐洲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在內的全球六大央行發布聲明,采取行動挽救經濟。
新興市場增長減速
貨幣政策愈顯寬松
盡管部分亞洲新興經濟體仍因通脹高企而保持觀望態度,但是新興經濟體貨幣立場的“再寬松”已成定局。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導致的外需疲軟、外資逆流和金融市場動蕩是新興經濟體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的主要原因。今年8月、10月、11月,巴西央行三度降息各50基點。澳洲、印尼、巴基斯坦也均已兩度降息。為應對洪災對經濟造成的沖擊,泰國也于11月宣布降息25個基點。
卡恩被捕黯然下臺
拉加德任IMF總裁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卡恩5月14日因涉嫌性侵犯被美國紐約警方拘留,并被提出刑事指控。5月18日卡恩宣布辭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5月28日宣布,法國經濟、財政與工業部部長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被選為新一任總裁,成為該組織自1944年成立以來首位女性總裁。7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前副行長朱民正式出任IMF副總裁。12月,拉加德呼吁會員國簽署去年達成一致的協議,即讓中國等投票權低于適當比例的國家在IMF獲更大表決權。
蘋果市值全球折桂
喬布斯逝世
今年8月9日,蘋果公司的市值首次超過埃克森美孚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盡管10月初喬布斯去世讓人們對蘋果未來的發展心存疑慮,但今年依然是蘋果公司風頭正勁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