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投資者因分眾傳媒無懼渾水公司做空、成功保住“買入”投資評級而歡欣鼓舞時,更多的“中概黑”卻倏然走近金融市場的焦點: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英國對沖基金經理人休·亨德利旗下一支專門做空中國的對沖基金今年以來盈利已超過52%;高盛、美國銀行及佰事通則分別針對中國銀行股和房產進行直接拋售;而人民幣自12月上旬以來連續多個交易日觸及“跌停”的背后,也少不了外資的蹤跡……
一系列事實表明,在渾水公司通過做空中概股大賺特賺后,因為歐債危機而面臨巨大風險敞口的外資機構,正以更長期、更深入的方式做空中國概念牟利。
當然,如果仔細觀察上述做空行為,其中的施動市場、做空對象等操作元素更多只是與中國間接相關;但做空程度的不斷深化值得中國金融市場警惕。
借道中國周邊市場
作為做空中國概念的“急先鋒”,渾水公司通過連續獵殺數只中概股收益頗豐,并因此成為蕭條市況下格外惹眼的“暴發戶”。現在,亨德利的“做空中國”基金(Short China)成了做空中國概念獲利的又一典型。
與渾水公司的“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相比,“做空中國”是在2011年以來的較長時段內取得上述高利潤的,某種程度上實現了穩定高回報的金融市場投資最高目標,特別是在對沖基金行業同期整體業績下滑4.76%的背景下。
準確地說,亨德利是借助中國概念的周邊市場影響來獲利的。據《金融時報》披露,亨德利麾下的這支“做空中國”信貸基金是通過做空一些屬高周期性行業的日本公司債來做空中國,這些公司債被認為深受中國需求波動的影響。
事實上,亨德利旗下另一支旗艦基金Eclectica Fund也持有部分做空日本公司債的信用違約掉期合約。該基金今年也有不俗表現,目前已獲利約12.2%。
與之相似,11月,朱利安·羅伯特森老虎基金旗下的Kelusa資產公司將其中國對沖基金的規模擴大逾4倍至2.5億美元,該基金一直靠沽空港股獲利而聞名。
主要跟蹤中國公司H股的MSCI中國指數9月下跌17%,今年前9個月的跌幅高達26%,這被認為“與金融大鱷的做空布局息息相關”。
“軟著陸”失敗判斷缺乏依據
無論是業界聲名顯赫的明星機構還是獵殺中概股前鮮為人知的渾水公司,在做空中國概念時,都會有意無意避開對中國金融市場的直接操作,轉而借道中國周邊市場。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卜若柏表示,亨德利從2009年起開始擔憂中國經濟將走下坡路,而他本人也曾通過YouTube看到過亨德利在中國拍攝的房地產開發項目遭棄的場景,因此,他相信亨德利是在目睹了中國經濟增長降溫的實際狀況后,決定間接實施做空的;“這意味著,亨德利對中國經濟的前景尚存疑慮”。
卜若柏稱,中國經濟被外界看空的最主要原因,是其在實施經濟“軟著陸”的關鍵時期遭遇了經濟大環境的反復。他解釋稱,如果在良好經濟環境下實施減速,則經濟本身的向上態勢會成為“軟著陸”的客觀調控因素,加大這一過程的穩定和可控程度;但現在,中國經濟在蕭條市況下實現可控減速的“難度系數”顯然要大得多。
不過,卜若柏強調,對于外資金融機構來說,有關中國經濟“軟著陸”失敗風險的變數同樣顯著存在。一方面,中國此前實現的連續30年高增長體現了該經濟體的巨大活力;另一方面,“軟著陸”是由中國政府主動提出并實施的,且目前未有證據顯示該進程失敗。
做空程度深化應警惕
不可否認,直接針對中國資產的做空舉措同樣存在。曾成功預言美國安然公司倒臺的空頭基金經理吉姆·查諾斯設立了專門做空中國房地產行業和中國銀行股的基金;而早在11月10日,高盛減持17.5億工行H股,套現11億美元;幾天后美國銀行宣布,對建行的持股由5%進一步降至1%。
不過,很難將上述做空行為視為外資厭棄中國資產、實質性看衰中國經濟的“狼群效應”。美國媒體早就有言,與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相似,目前的西方金融機構由于歐債危機風險擴散、借貸成本飆升而對流動性有著強烈的持有意愿,兩年前外資拋售中國銀行股套現等情況將可能再度出現。
至于人民幣近期屢觸跌停,既然賣出人民幣的投資者主要吃進的都是美元,那么這種情形更多可以被理解為美元“資金避風港”作用被喚醒——由于今年早些時候先后受到日本地震和債務違約風險拖累,美國經濟走勢與全球其他經濟體相異,目前正在逆勢加速增長。
觀察人士據此警告稱,從北美市場調查機構的遠程做空,到對沖基金的周邊尋機,再到更多金融機構的直接資產出售,外資做空中國概念“三大路數”在程度上正逐漸加深。在更多直接做空措施來臨前,中國金融市場參與者從投資者、上市企業到決策機構,應對形勢進行充分預判并搶先實施反制措施,這樣才能打贏這場可能已悄然打響的金融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