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勢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除去波動性質較為特殊的貴金屬):第一階段,2009年3月至6月,全球經濟開始在全球刺激性政策的推動下企穩,主要商品價格出現超跌反彈。第二階段,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全球經濟處于危機之后政策刺激紅利的集中釋放期,主要商品價格隨著各國經濟基本面的改善而平穩回升。第三階段,2010年四季度以來,由于多重因素導致了商品價格出現了一輪顯著上漲,特別是原油價格,增速明顯超過前期。第四階段,商品價格的上漲開始偏離經濟基本面。
從2011年起始至2012年甚至后年,全球經濟將從政策刺激紅利釋放期轉向進入刺激成本及后遺癥的消化期;歐美發達國家將表現為對公共部門及私人部門債務的繼續消化;新興經濟體也面臨著通脹與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必要;在這個過程中全球經濟增速中樞將出現回落,需求制約原油等工業資源類商品價格的天花板形成。貴金屬價格受到全球貨幣系統不穩定及負利率環境的支撐,則會呈現相對獨立的走勢。
2012黃金波動——避險需求與供求關系
預期2012年黃金在供給端將基本維持穩定,而需求將會受國際投資者對歐債危機和美元幣值縮水擔憂的刺激繼續擴大,這會造成黃金毛利潤空間有望進一步提升,同時美歐等主要成熟經濟體負利率情況的惡化將降低投資者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因此支持黃金價格的市場力量依然較強。
首先,投資者對美元作為儲蓄貨幣其價值折損的擔憂也會在長期支撐黃金需求。美聯儲在本次危機的救市過程中購入了大量劣質資產,比如MBS等資產抵押債券。如果把美聯儲資產負債表中的高質量資產定義為黃金儲備、硬幣、美國國債和IMF特別提款權的總和,那么其高質量資產占總資產的比例已經從危機前的約95%,下降至低點40%左右。這意味著美聯儲發行的每一元美元背后的擔保資產質量在惡化。
其次,短期內歐債危機難以根本解決。債務危機傳導至銀行體系,再傳導至實體經濟,從而進一步惡化財政狀況的鏈條已經觸發,風險尚未完全釋放。目前的救助措施主要還是針對流動性的注入,但并未觸及債務核心問題,這將刺激黃金作為“避險天堂”的需求。
最后,從持有成本考慮,在實際利率極低或者為負時,投資于黃金這種無息資產的吸引力相對大一些,這意味放棄現金和短期國債而持有黃金的機會成本極低,甚至為負。黃金價格自1968年開始浮動以來經歷的兩次大牛市均發生在實際利率為負的情況。預計美歐日等主要發達經濟體受到就業和債務問題的羈絆,經濟長期維持低增長和低利率的狀態,這將進一步支持金價。
2012能源及工業資源類商品價格展望——天花板在形成之中
2012年在供給端穩定的前提下,全球經濟增速回落將在需求端抑制原油等工業資源類商品的價格。在美聯儲量化寬松影響減弱之后,預計全球流動性對商品價格的影響轉為中性。歐債危機造成的避險情緒會階段性引發國際資金從商品、股票等高風險資產流出,從而階段性壓低商品價格。因此,預計2012年原油等工業資源類商品價格震蕩回落,均價低于2011年。
第一,在商品屬性方面:隨著美歐發達國家危機后刺激政策的退出,私人及公共部門均處于持續去杠桿化的過程,在新增長點出現之前,預計經濟經濟增長中樞將會下移;新興經濟體伴隨著通脹與經濟結構性調整的必要,也將面臨經濟增速回落的情形。在供給端相對平穩的前提下(不出現類似2011年中東北非政局再次動蕩的情況下),預計原油及主要工業資源商品的價格將會受到需求回落的抑制。
第二,在金融屬性方面:首先,2012年全球流動性規模對工業資源類商品價格影響還有待觀察。1。美國經濟增長雖然偏弱,如果美國繼續推出QE3,則流動性會重新呈現寬松局面。2。歐元區最終可能還是會走向量化寬松將債務貨幣化的路徑,即便量化寬松,廣義貨幣供應卻難以出現高增速。3。主要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政策可能會有所松動,但其貨幣在國際交易支付及其他金融活動雖占份額甚微,難以對全球流動性規模帶來實質性的影響。其次,歐債危機階段性爆發所導致的全球資本市場的避險情緒也會階段性觸發全球資金從高風險資產向避險資產回流。
農產品價格——更為敏感的波動
目前全球農產品的低庫存水平造成了價格對供給波動的反應十分敏感。在2003年之前,全球糧食儲備充足,庫存銷售比處于較高水平,主要農產品價格受到庫存變動的影響較少。但由于糧食價格的持續低迷,主要糧食出口國采取退耕等措施以減輕供給壓力,國際主要谷物產出回落,庫存水平降低,庫存消費比在2000年至2003年之間明顯下滑,這造成了糧食價格對供給波動的反應也逐漸變得敏感。
第一,農產品的傳統消費需求依舊增長明顯。主要在新興國家的拉動下,世界人口繼續快速增長,IMF預計2012年全球人口將達到70億人,2050年預計將超過90億人,并且人均收入的增加又將對傳統消費需求起到助漲作用。在剛性需求下,任何氣候問題造成的供給端波動都存在潛在推升農產品價格的風險。
第二,部分農產品的能源屬性逐漸增強。根據國際糧農組織(FAO)的測算,2011年度全球粗糧的工業利用總量將達到2.6億噸,約占總利用量的23%,比2010年水平增加2%。其中玉米作為乙醇產生生物燃料的用量增長迅猛。2011年估計用于乙醇的玉米總量約為1.37億噸,其中美國的比重達到94%。美國玉米出口量約占全球玉米出口總量的55%,糧食的能源消費需求的擴張是新一個潛在助漲農產品價格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