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2月16日通過一項投票,決定對中國海爾集團和中國臺灣瑞軒科技旗下Vizio公司部分包含互動電視節目指南和家長控制技術的產品發起337調查。業內專家表示,涉案產品并非海爾集團在美國市場的主打產品,只在一些電腦產品中少有涉及,因而,海爾集團不會受到明顯影響。
“走出去”的海爾集團將面臨一場337調查。來自新華社的消息稱,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12月16日通過一項投票,決定對中國海爾集團和中國臺灣瑞軒科技旗下Vizio公司部分包含互動電視節目指南和家長控制技術的產品發起337調查,以確定它們是否存在專利侵權行為。
記者試圖聯系海爾集團,但未能在第一時間與相關人士接洽,而與海爾集團做過溝通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相關人士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這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此番發起的337調查針對臺灣、日本等多個公司,海爾集團涉案產品數量較少,料不會受到明顯影響。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態稱,涉案產品是裝備了互動電視節目指南和家長控制技術的裝置,比如電視機和藍光播放器。
機電商會法律部的陳懷生向本報記者證實,藍光播放器并非海爾集團在美國市場的主打產品,只在一些電腦產品中少有涉及,因而,海爾集團不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此番調查的對象并非單一地劍指中國企業。據陳懷生介紹,其實海爾集團并非主要被告,涉案企業多在日本,此番調查對象集中在電視機和藍光DVD播放器,恐怕東芝、索尼這樣的公司會承受重壓。
近來,中美貿易摩擦似乎進入高發期。不久前,美國政府對華光伏產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雖然初裁結果未出,但一些涉案企業告訴本報記者,損失已開始顯現。隨后,中國商務部發起了對美大排量汽車的“雙反”調查。此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再度出手,使關于中美貿易戰是否升溫的猜測蔓延。“伴隨雙方貿易往來深入及‘中國制造’附加值的不斷提高,美對華發起337調查的頻率一定是快速增加的。”中國社科院美國所主任王孜弘等業內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但就此說明中美貿易戰升溫為時尚早。
陳懷生也向記者坦言,從某種意義上說,海爾集團遭遇337調查恰恰說明其技術力量在不斷壯大。“國際大公司之間就知識產權等問題互相發起337調查的例子并不鮮見。”陳懷生說,這些企業難免會在技術層面有所交叉,它們往往會通過發起337調查達成某種和解。“但未見得一律采取禁止進口的方法。”陳懷生強調。
根據有關程序,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在啟動337調查后,須在45日內確定終裁的目標時間,并盡快完成調查,通常案件需要在一年內作出裁決。如果涉案企業被裁定違反了第337條款,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發布相關產品的排除令和禁止進口令。
受累于緩慢復蘇的國內經濟,今年以來美國多次對中國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和337調查。中國商務部多次表示,希望美國政府恪守反對貿易保護主義承諾,共同維護自由、開放、公正的國際貿易環境,以更加理性的方法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就此,陳懷生也說,以海爾為代表的企業設立了專門的知識產權部門,配有預警機制,“走出去”的企業有必要在防范方面多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