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央行公布的10月份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央行10月累計外匯占款余額為23.29萬億元,比9月余額減少了893.4億元。這是央行近八年來外匯占款月度余額首次下降。
10月的央行外匯占款數據顯示,伴隨著人民幣升值預期的減弱,以往跨境資本持續流入的趨勢正發生改變,甚至短期內出現了流出。
銀行持匯意愿增強
此前不久央行公布了10月份所有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數據,顯示外匯占款負增長249億元。但10月外匯占款僅央行就下降近900億元,說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外匯占款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增加了644.48億元。
據記者粗略推算,今年以來金融機構外匯占款月均增長只有300億左右,也就是說10月份所有金融機構持有的外匯占款增加額大大增長。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金融機構持有外匯的頭寸變化理論上應該完全反映到央行持有外匯的頭寸變化當中,但是目前看來兩者的差異在逐漸增大,表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向央行的結售匯數據在發生變化。
“如果商業銀行結匯多而售匯少,反映商業銀行的持有外匯意愿增長,如果商業銀行的售匯多而結匯少,意味著商業銀行持有外匯的意愿下降。”李慧勇說,“因此現在來看,商業銀行愿意更多地持有外匯。”
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份,銀行代客結匯為1152億美元,銀行代客售匯為1121億美元,銀行代客結售匯順差為32億美元,遠遠低于9月260億美元的代客結售匯順差。
對于商業銀行持匯意愿增強的原因,李慧勇認為,由于人民幣匯率貶值預期增強,金融機構和企業的持匯意愿明顯增強,結匯意愿下降。未來隨著人民幣貶值氛圍日漸濃重,央行外匯占款數據將進一步下跌。
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截至昨日人民幣對美元已經連續第五個交易日觸底跌停,報收6.3651.
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高級經濟師周景彤指出,央行外匯占款下降和此前公布的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下降,本身就是同步的。反映了經常項目順差收窄和資本項下熱錢外流的影響。
資本流出拐點或現
在外圍持續惡化的背景下,10月份的外匯占款的“由正轉負”頗有拐點的意味。
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指出,目前占款下降的,對人民幣發行比較有利,不需要對信貸進行嚴格的總量控制,但是如果占款的下降更多是因為出口增速下降引起的,那么對于經濟增長將是比較嚴重的影響。
“外匯占款下降對貨幣政策操作來講是個利好,因為能有效減少貨幣的被動投放,提高央行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周景彤說,“但是占款下降也意味著熱錢正在流出,需要密切關注對于國內經濟、金融,特別是制造業的沖擊。”
中金公司報告稱,2001年以來,外匯占款的快速增加一直是我國 M2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但是,明年M2的投放格局將面臨轉變。
“今年 10 月外匯占款下降主要反映資本流出,背后的原因是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和中國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投資者避險情緒的上升。”報告稱。
中金公司預計未來外匯占款增量即便由負轉正,也將在低位徘徊。考慮到明年貿易順差減少和FDI 降低 10%等因素,加上當前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的放緩和資本凈流入大幅下降, 預計明年全年外匯占款增量在人民幣 1.5萬億元左右,遠低于今年 1~10月 2.9萬億的增量。
“當然,從資本外流角度看,流出的資本還是短期現象,因為中國的經濟基本面仍然比歐美要好,政策空間彈性很大。即便有做空中國的因素存在,國際投資者沒理由長期看空中國。”周景彤說。
近來,人民幣即期市場和遠期市場均出現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下跌的走勢,與之相對應,市場上對人民幣匯率的看法由之前的升值預期轉為貶值預期。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的累積外匯占款余額為23.29萬億元,比9月余額減少了893.4億元。這一顯著變化超出市場預期,甚至被認為是國際熱錢撤離新興市場的一個征兆。業內基金經理認為,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升值預期會趨于弱化,但不可斷言人民幣兌美元會呈現中期跌勢,外匯占款的減少表明熱錢流入的壓力趨弱,未來一段時間,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空間和可能性都在增大。
人民幣兌美元連續5個“跌停”
人民幣兌美元周二繼續走弱,盤中連續第5個交易日觸及跌停。隔夜美元指數上漲動力受限,令中間價小幅高開,但即期匯價并不領情,在美元買盤積極涌出下,盤中多在跌停附近徘徊。
離岸市場上,香港的離岸美元/人民幣即期最新報6.3800/50,周一尾盤報6.3810。該市場美元與境內即期價差約150個點左右。海外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一年期美元/人民幣報價也呈現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外匯占款月度余額8年來首次下降
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0月累積外匯占款余額為23.29萬億元,比9月余額減少了893.4億元。據統計,這是近八年來,央行外匯占款月度余額首次出現下降,該數據變動遠遠超過之前公布的所有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下降規模。這意味著央行10月對沖外匯占款向市場投放的貨幣也大幅減少。
存準率繼續下調可能性大
前期由于人民幣升值預期強烈,人民幣兌美元呈現出趨勢性升值,外匯占款增加導致央行被動的貨幣投放,進而引發存準率的上調可以說是一個可靠性非常高的邏輯鏈條。相同的道理,在外匯占款出現大幅減少,央行沒有被動貨幣投放壓力的當下,在貨幣政策“適時預調、微調”的政策基調下,存款準備金率下調的空間無疑正在增大。
業內基金經理對記者表示,中國的宏觀經濟正處在典型的調整周期當中,目前的貨幣政策總體上仍顯嚴厲,未來一段時間,央行進一步下調存準率并釋放一定的貸款能力其實已經沒有懸念。但是在房地產調控基調不變,金融及經濟體系中貨幣存量未消的大背景下,央行暫不會貿然下調利率,否則通脹的夢魘可能卷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