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三,全球六大央行宣布降息提供流動性支持金融體系,美元遭市場拋售,隔夜美元大跌,在上周最后三個交易日內,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升值277個基點。然而,與在岸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的連續回升相反,人民幣離岸市場即期匯率連續觸及跌停。
是什么因素在左右人民幣即期匯率的走勢?有關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下滑、出口減少貿易順差收窄、人民幣升值壓力減小、資本外逃和市場炒作是人民幣即期匯率貶值的主要原因,應該把握當前匯率雙向波動的機會,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即期匯率連續三日觸及跌停
美聯儲11月30日宣布,為緩解金融市場資金緊張,與英國央行、歐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和加拿大央行5家央行達成一致,將美元隔夜互換利率從原來的1%下調至0.5%,并將互換協議延長至2013年2月1日。
截至北京時間12月2日中午,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報6.3627元,較上日6.3635元的收盤價上漲,但按與中間價上下千分之五的波動幅度計算,6.3627元是當天人民幣跌停價。就在前一天,人民幣兌美元也出現了短暫跌停。
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丁志杰12月1日晚間在其微博上表示:“今天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以6.3310開盤,罕見地很快即告跌停,據說是買盤壓力太大。”
自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已經升值30%,今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了4.5%。但是今年11月開始,人民對美元中間價出現了貶值的現象。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數據,11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月度貶值189個基點,貶值幅度達到0.39%。這是2010年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14個月升值后,首次單月貶值。
而在人民幣離岸市場,自今年9月份以來,人民幣一直處在貶值當中。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即期匯率和NDF市場出現全線貶值預期,即期匯率頻遭跌停。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前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余永定在其公開發表的署名文章中表示,最近,盡管從基本面來看人民幣應該繼續升值,但NDF的匯率卻明顯低于市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香港可交割人民幣遠期匯率也同樣如此。
布隆博格對經濟學家和分析師進行的一項預測性調查顯示,隨著中國出口順差持續減少,人民幣未來四個月內兌換美元的匯率走勢將出現疲軟,升值幅度可能小于1.6%,成為金磚國家中表現最疲軟的貨幣。
多因素致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
人民幣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的價格出現倒掛現象,尤其近日的即期匯率連續觸及跌停,顯示人民幣存在較大的貶值預期。
首先是中國經濟增速的回落,經濟增長面臨下行風險。第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GDP增速回落至9.1%,前三季度增速為9.4%。分析預測中國經濟明年會進一步回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預測,明年中國經濟增速可能回落至8.5%。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人民幣貶值預期產生的原因是,目前中國出口減少,貿易順差變小,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小;還有中國經濟增長也出現了減速。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的貶值預期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歐美國家債務危機,經濟不景氣,大量資金回抽,導致資本大量流出,人民幣的貶值預期加劇。
據央行數據,10月份中國新增外匯占款近4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減少了248.92億元。中金公司估計,10月份資本流出達到1800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的匯率主要取決與市場的供求關系,現在離岸市場和NDF市場的炒作和投機比較嚴重。
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也持類似觀點。她于日前接受某周刊采訪時表示,人民幣現在被炒作得很厲害,有很多短期投機操作,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場貿易支付供求來決定的。“目前,全球的貨幣都在被投機,中國每天外匯交易4萬億元,但中國全年進出口貿易只有3萬億美元,可見投機得多么厲害。人民幣國際化,就是把它變成一個投機貨幣。”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則建議,面對外匯市場的跌停,建議央行順水推舟,擴大人民幣對美元波動幅度,同時審慎推進“藏匯于民”的政策。
余永定認為,當前人民幣匯率出現的貶值趨勢,盡管可能是短期的,可以看做是對中國經濟發展趨勢的某種預警,不應該掉以輕心。“但更重要的是,應該把出現匯率的雙向波動看做是加速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