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已經厭惡了歐洲領導人在解決債務危機時無休無止的扯皮,并認為歐洲的自救活動已經失敗,因此決定推出更大規模的全球救助活動。”英國經濟學家杰里米·庫克接受中國證券報采訪時,這樣評價六大央行11月30日的聯手救市行動。“這些行動表達了一個信號,金融市場將得到保駕護航而不會崩潰。”這個信號無疑也給大宗商品市場服下了一顆定心丸。
大宗商品市場在經歷了令人失望的幾乎整個11月后,卻在最后的幾個交易日劃出了一個漂亮的上揚曲線,帶著驕傲的成績走入了12月。在最后3天里,銅價累計漲幅超過9%,鋁價也上升了大約5.5%。此外,由于投資人買入黃金作為貨幣貶值的對沖工具,金價也取得了逾一個月來最大的3日漲幅。
在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反彈的背后,是全球主要經濟體央行的一套漂亮組合拳。美聯儲以及加拿大、英國、瑞士、日本、歐洲央行11月30日宣布采取協調行動,向市場提供流動性,以支持全球金融體系。
經濟智庫凱投宏觀將此舉看作是美國正式出手救助歐元區的標志,此舉令在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中糾結了整年的投資者看到了一絲曙光。近日,歐元區及歐盟財長一同敲定了歐洲金融穩定工具(EFSF)杠桿化方案的細節,這提振了市場信心。但對于陷入苛癥中的歐債危機來說,無疑需要一副“猛藥”,而各大央行聯手行動正起到了這個作用。
另一方面,在大宗商品價格近日來的強勢反彈中,除了歐元區希望重現外,“中國因素”也再次扮演了重要角色。
全球最大的金屬消費國——中國央行11月30日宣布下調金融機構存準率,為三年來的首次下調,意味著中國此前緊縮的貨幣政策正式轉向,這無疑為金屬消費前景又增添了一抹亮色。
除了中國央行的舉動外,“中國因素”對大宗商品市場市場的影響還體現在基本面上。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商智利國家銅業公司11月30日預計,由于目前全球對銅的需求增長速度超過供給,因此預計銅價在2012年將保持高位。該公司首席執行官迭戈·赫爾南德斯稱,雖然中國的經濟增速明年可能將下降至8%左右,但對銅的需求依然保持旺盛。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主席吉姆·奧尼爾對中國證券報表示,包括中國在內的“金磚國家”旺盛的需求,是大宗商品市場繁榮的基礎與保障,“整個世界都由于金磚國家的崛起而變得大不相同”。“金磚故事統治了大宗商品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