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玉米、美黃豆以美小麥等芝加哥農產品普遍遭到機構看空,CBOT小麥市場凈空頭倉位升至2006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CBOT大豆凈空頭倉位創2010年7月以來最高。對此,專家表示,市場擔憂全球經濟衰退將引發需求下降,農產品整體處于偏空狀態,若宏觀環境未有好轉,后市農產品難有大起色。
投機資金看空芝加哥農產品
因全球經濟疲弱或將削減玉米、大豆及小麥需求,近期,基金經理人大幅增持美國農產品期貨空頭席位。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發布的每周報告稱,11月22日當周,包括對沖基金在內的非商業交易商,增持CBOT小麥市場凈空頭倉位至2006年1月以來的最高水準。大型投機客所持的CBOT大豆凈空頭倉位創2010年7月以來最高。非商業交易商仍持有CBOT玉米凈多頭倉位,但已降至去年7月以來的最低值。
數據顯示,大型投機客增持9420手CBOT小麥空頭倉位,并減持2444手多頭倉位,使得11月22日當周的凈空頭倉位達86620手。
不光小麥,投機客也削減了13093手CBOT大豆多頭倉位,并增加4449手空頭倉位,使得凈空頭倉位達23522手。
此外,非商業交易商減持27706手CBOT玉米多頭倉位,增持19704手空頭倉位,使其所持的玉米凈多頭降至83078手。
為何國外農產品普遍遭基金看空?東興期貨分析師張郡凌向記者表示,最近由于意大利國債收益率持續飆升,使得資金流出風險資產。前期農產品在比較好的基本面支撐下,跌幅小于工業品,但近期隨著債務危機向核心國家蔓延,市場恐慌情緒加劇,價格受到打壓。因此,投機資金的看空也在情理之中。
“不少農產品是因為需求減弱而處于偏空狀態,后市或有技術性反彈,但如果宏觀形勢沒有改觀,反彈空間也很有限。”倍特期貨分析師李曉麗認為。
記者統計,截至29日發稿,美黃豆當月累計跌幅為7.86%,美小麥跌幅為7.84%,美玉米累計下跌7.81%。
全球農產品或將震蕩下行
從基本面來看,去年農產品在基本面緊缺和市場流動性充足的背景下,走出了一波單邊上漲行情,不少品種創出了近年來的新高。然而價格的大幅上漲,刺激了農民的種植熱情,今年很多品種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較上一年度有所增加,而消費需求在經濟危機下有所減弱,整體基本面出現變化。
東亞期貨分析師徐舟表示,“根據農產品走勢特點,由于供給矛盾引起的價格上漲,在供需恢復后,價格會出現大幅回落。因此,農產品的牛市已經進入拐點,未來將進入震蕩下跌行情,下跌空間的大小則會因為基本面的不同有所分化。”
從宏觀政策面來看,由于目前歐洲整體情況不佳,各國PMI普遍呈下滑態勢,令農產品需求放緩。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后期美聯儲量化寬松政策不馬上推出,市場預期海外農產品價格還有下跌空間。但如果各國央行為刺激經濟再次啟動印鈔機,那后期可能出現新一輪的資產泡沫。
而國內農產品,包括棉花、大豆、油菜籽,普遍都有國家托市政策的支撐。張郡凌表示,對這些品種來講,市場下跌會有明顯的底部支撐,跌至國儲價格附近,下跌空間就很小。即使外盤下跌,國內農產品價格下跌的意愿也不會很強。
“除了收儲價格托底,市場預期明年國內政策可能適當微調,整體市場的疲軟可能在明年2季度以后有所改觀,因此國內農產品價格出現急跌后,應是較好的長線建多頭倉位的機會。”張郡凌稱。